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作者:梁素芳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描写  爱情描写 
描述: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我国古典戏剧"双璧"——《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二人虽然都具有为追求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大胆叛逆的精神,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二人的爱情经历、过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从两情相“悦”到两情相“隔”:《西厢记》与《牡丹亭》的两个
作者:孙陆军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婚姻  崔莺莺  张生  老夫人  情感世界  柳梦梅  世俗文化 
描述:西厢记》与《牡丹亭》是元明时期两大爱情名剧,它们在情感的形态、性质及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拟从以上几个层面对两部经典名剧的不同内涵做出分析和比较,并探讨产生这些重大差异的深层原因。
才子佳人戏曲中“花”意象琐议——以《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庞婧文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意象  “花”意象  意境  意境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意象的出现率很高,本文从文本切入,选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为例,探索"花"意象在戏曲中的情感内涵、情节结构和主题建构诸方面,考察"花"意象在戏曲中的审美价值及文学
牡丹亭》青春舞步再现古典爱情
作者:暂无 来源:成都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张世豪)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备受肯定的演员阵容、再加上如梦如幻的变幻牡丹……作为成都商报15周年华诞的系列活动之一,11月26~28日,大型舞剧《牡丹亭》将在锦城艺术宫隆重上演,原著中
知识女性的理性精神:也说《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作者:姚品文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性精神  牡丹亭  知识女性  吴吴山三妇  杜丽娘  汤显祖  明清之际  评点本  西厢记  理论研究 
描述:汤显祖研究中不少学人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读者对《牡丹亭》的强烈反响,并进行了研究和积极评价,其中突出了《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还魂记》(以下简称三妇评本)。这是汤学领域新的开拓。《汤显祖研究通讯
人鬼情未了:阅“前线”舞剧《牡丹亭
作者:罗斌 李国平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剧  爱情  汤显祖  冲击波  舞蹈  前线  第一印象  故事  表达 
描述:风的同名舞剧,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搬上舞台。观此剧目,第一印象:剧作整体状态的超
爱情有毒
作者:雪小禅  来源:今日南国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健康状况  爱情  人体皮肤  相思  维生素  研究人员  汤显祖  兰州拉面  小剂量  泄露 
描述:却原来只是一个人的相思。每次中毒,仿佛一场恍恍惚惚的梦,那些片断,如此细碎,如此美。——梨园的树影和风、兰州拉面馆、槐树花、北京的大碗茶、京剧、徽州菜馆、杨柳青年画……一切细节生动如初,却已经远离。毒还有,余毒未了,这毒是化骨绵
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毕节试验区成功发展
作者:杨泽龙  来源:商场现代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效应  整合效应  毕节试验区  毕节试验区  发展  发展 
描述:笔者通过贵州毕节试验区前后发展的对比,从整体的毕节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毕节的成功实践、领导班子,以及社会协调发展四个方面论证了整合效应是毕节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钥匙”。
从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人(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继承与古典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