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爱情主题的发展(古典杂
-
作者:平西 来源:湘潭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爱情主题的发展(古典杂
-
古典杂论之七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中爱情主
-
作者:平西 来源: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可见作者写《桃花扇》是有意地让爱情服从于比它更重大的主题——即服从于与国家兴亡有密切关系的政治斗争。用现在的话说,孔尚任表明:爱情
-
独创放异彩——《牡丹亭》与《西厢记》的比较
-
作者:齐裕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西厢记 杜丽娘 汤显祖 作品 婚姻自主 封建礼教 崔莺莺 理想与现实 门第观念
-
描述:牡丹亭》出现,这三百年间,虽然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不可胜数,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思想或艺术上也有过局部的发展和贡献。但是,没有重大的突破。从思想内容上说,大多还是重复《西厢记》的主题,反对封建“门第
-
“善感”与“细嚼”——从林黛玉赏曲谈起
-
作者:王涵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心理活动 林黛玉 听时 西厢记 回写 杜丽娘 现实世界 思想感情
-
描述: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
-
红楼演戏探幽
-
作者:韩进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府 宝钗 宝玉 牡丹亭 贾母 戏曲 黛玉 剧目 西厢记
-
描述:三十一种。它们无疑是《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
“挑灯闲看《牡丹亭》”
-
作者:祐川 来源:知识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挑灯闲看《牡丹亭》”
-
从《牡丹亭》的改编演出看昆剧的前途
-
作者:王季思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从《牡丹亭》的改编演出看昆剧的前途
-
略谈《牡丹亭》改编的“意趣”问题
-
作者:陈多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上海昆剧团 舞台艺术 杜丽娘 柳梦梅 牡丹亭 改编本 必然要求 演出 有益尝试
-
描述:演出外,为了演出而对《牡丹亭》进行加工改造的历史,几乎是自剧作问世就开始了,就很少有全依原本演出的。
-
也谈《木兰诗》的时代和主题
-
作者:许善述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诗 木兰从军 孔雀东南飞 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 文学作品 胡应麟 焦仲卿 诗歌史 北朝民歌
-
描述:《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同为“乐府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可见,《木兰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但对它产生的时代
-
编辑应是老雕虫——小议标题
-
作者:何仁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标题 编辑 社会主义社会 消息 吸引力 主题 人与人关系 报纸 通讯 特点
-
描述:人关系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