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公羊传》复仇思想的特点及经古文复仇问题
作者:陈恩林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羊传》  《左传》  《春秋》  君臣关系  《周礼》  中国古代社会  民主制  国君  氏族社会  思想 
描述:仇思想进行过讨论,但出发点多为经学,而不是史学。所以,本文拟从史学角度对其复仇思想的特点作一分析。 一 本文认为,《公羊传》复仇思想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是:宣称臣下可以向君主复仇,而这在先秦文献中是少见的。 《公羊传》定公四年云: 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兴师而复仇于楚。伍子胥复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且臣闻之: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
古文经学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
作者:郝树声  来源:发展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经学之争  今文经学  意识形态  《公羊传》  《周礼》  独尊儒术  康有为  变法维新  唯心主义  龚自珍 
描述:古文经学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从今古文经学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清末二千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汉代设五经博士,把上古
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矛盾心态
作者:沈元林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运动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诗赋取士  宋代诗文革新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科举改革  《三朝北盟会编》 
描述: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矛盾心态沈元林苏轼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表现,历来是为人所肯定的。本来,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八大家之一,与韩、柳、欧阳齐名的苏轼,能够得到肯定,也属当然。不过,当我们深入研究
古文中的丫叉章法
作者:张军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丫叉句法  丫叉结构  钱钟书  章法  文章结构  古文  次序  王安石  文章形式  褒禅山 
描述: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丫叉句法》中讲:“句法到章法,都运用‘甲乙——乙甲’的次序,逆接遥应,而不顺次直下。”这种丫叉结构,句法中有,章法中也有。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主要列举了大量的丫叉
“半”
作者:曹金兴  来源:瞭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半”  《现代汉语词典》  沈从文  《登金陵凤凰台》  当代女性散文  对立统一规律  《牡丹亭》  张兆和  竖起耳朵听  张爱玲 
描述:“半”
“送”
作者:黎莎  来源:统计与预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送”  “将”  打得落花流水  社会风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记者招待会  《水浒》  王安石  君子之交  周恩来 
描述:孟姜女千里迢迢给丈夫送寒衣,送的是妻子的爱;长征路上周恩来把自己的毛毯送给朱总司令御寒,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的心;兰考十万群众送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送的是一座高高的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多少“送”的佳话。然而,“送”也有另外一面...
“示”
作者:雷汉卿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符号化处理  “象”  少数民族宗教  《周礼  甲骨文  语言哲学  引伸义  万物有灵  江苏连云港  词源义 
描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类学、考古学资料,用文化观点揭示《文》“示”字解所包含的语言哲学观点,分析“示”字构形取象之理,力求从文字演变角度说明神主由旷野进入庙堂的历程。
古未有之一人”——试论贾宝玉对传统男性形象的背离
作者:廉萍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宝玉  《红楼梦》  男性形象  宝玉形象  《牡丹亭》  贾雨村  脂砚斋  《西厢记》  生存困境  社会角色 
描述:古未有之一人”——试论贾宝玉对传统男性形象的背离廉萍脂批对贾宝玉有这样一段评语:“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
“偷句”
作者:田永明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古典主义  西昆体  中国诗史  江西派  幽默风趣  盗贼  笔调  韩愈  咏梅诗词 
描述: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一文中说过:“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有个流弊:把诗人变成领有营业执照的盗贼,不管是巧取还是豪夺,是江洋大盗还是偷鸡贼,是西昆体那样认准了一家去打劫还是像江西派那样挨门排户大大小小人家都去光顾。”钱先生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揭示了中国诗史上一种现象——偷句,或
刘绍棠
作者:凤翔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北京晚报》  社会责任感  汉奸文学  北京作家  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文学  “文革”前 
描述:击刘绍棠,话说得很尖刻;还有位作家在自己的书里,影射攻击刘绍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骂刘绍棠。天培兄说的这报纸和书,我都没有见到过,不知他们是如何向绍棠身上泼脏水的,但这却引起了我要写篇文章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