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4)
报纸(84)
学位论文(7)
会议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5)
地方文献 (33)
红色文化 (21)
非遗保护 (9)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60)
2013(39)
2009(34)
2008(28)
2006(18)
2001(10)
2000(11)
1994(9)
1990(4)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5)
中国戏剧(2)
大众文艺(2)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
剧本(1)
教育科研论坛(1)
学术交流(1)
党政论坛(1)
芝麻开门:益智阅读(1)
北京文学(1)
对启用改革人才的思考
作者:宋国栋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  改革开放  启用  历史阶段  王安石  中华民族  思维定势  识才  思考  朱元璋 
描述:华民族对于人才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人才的重视有着优良的传统。那么,在今天,怎样启用一代改革人才呢?笔者认为: 一、启用改革人才,要有识才的本领不具备识才的本领,要选拔改革人才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实践中识得个把人才,也是偶然
一个值得思考的研究课题
作者:柳汀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研究课题  发展问题  中国小说史略  胡应麟  作意  小说创作  六朝时期  自觉时代  唐人 
描述: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这些观点都在说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到了唐朝才开始显示“尽幻设语”“作意好奇”,才因“演进之迹甚明”而进入中国小说创作的“自觉时代”。然而,如此而言,是否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型问题已经真正解决?事实上,唐之前,尤其在六朝时期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以今人欣赏目光去看亦不能否认的“小说”
是“要有志”,还是“尽吾志”——《游褒禅山记》主题质疑
作者:杨廷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主题  锐意改革  预习提示  古文观止  思考  全文  教参  作者 
描述: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游褒禅山记》虽然写有“学者”字样,但表达的其实是王安石在其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其说全文着重强调的是“要有志”的观点,倒不如说全文处处体现了
凿湖容水——决策品质的省思(二)
作者:暂无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决策资讯  品质  决策者  建言  王安石  评估建议  管理者  组织结构  思考  国子监 
描述:组织中常需有人协助管理者进行重要决策;而此辅佐者是否思虑缜密、择善直言,关系着决策品质的优劣。决策之前广纳建言在“凿湖容水”的寓言中有一个
开发开发应是芳村跃马:对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陈然 杨涛  来源:四川金融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开发区  新格局  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  城市化  土地收益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优惠政策  经济实体 
描述: 从1985年起,沿海12个城市相继建立起经济技术开发区,树立起招商引资的样板,构成了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推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各地随之出现开发区热。据去年第四季度国家有关部门披露,全国已有开发区6100多个。开发区的这股热浪,已引起
他们也应是主人——关于企业临时工待遇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王杏龙 俞兴德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时工  企业职工  福利待遇  用工制度  职工代表  企业自主权  调查  企业用工  现象  经济时代 
描述:临时工,一个熟悉的名词,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企业用工现象。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劳动部门一再要求清退,但由于种种原因,临时工现象始终存在于众多企业之中。近年来,由于用工制度的逐步改革,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招用临时工的现象也逐步由暗地变为公开,临时工在职工队伍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最近笔者对企业临时
乡村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村文化  王安石  白蝴蝶  宋代诗人  杜鹃  人生  日落  仿拟  明代  陈存仁 
描述:原诗为: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酒泉。
回答A·纪德的诘问
作者:何满子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纪德  调查  散文  材料  周亮工  人生  初学者  短篇小说  公平  死亡 
描述:,只有脑子里一大堆不算太漫漶的纪德的印象,也即是清初学者周亮工所说的老人心中的“书影”。这篇《一件调查的材料》是肯定、绝对、远远不能代表纪德的,但是由于在下文中将会看到的原因,它牢固地占有着我记忆的一
静:茶文化的精神
作者:王建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文化精神  饮食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虚静  境界  庄子  宁静  茶文化  人生 
描述:一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七件事中躬逢末座,排名最后一位,这或许是因为它是最晚进入人们饮食生活的。但若论起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却丝毫不比另六件事逊色。宋朝王安石《义茶法》即已经指出: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王安石这里虽然将茶抬至与米盐同等的高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