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人”的赞美诗
-
作者:程建忠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人 人 人性 人性
-
描述:"的伟大力量和高贵理性。
-
就《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最高人民法
-
作者:陈永辉 来源:人民法院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民事执行 变卖财产 保留价 拍卖机构 司法解释 拍卖成交 最高人民法院 答记者问 买受人 副院长
-
描述: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11月25日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出台这一司法解释?$$答:近年来,在执行程序中通过拍卖、变卖的方式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现的案件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给执行和拍卖
-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应是解除婚约的男女
-
作者:王和平 来源:法律适用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 诉讼主体 彩礼 婚约解除 司法实践 民法 中国
-
描述: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应是解除婚约的男女
-
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
-
作者:孙书磊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 生理欲望 《牡丹亭》 主题 汤显祖 爱情 性欲
-
描述:人欲的赞歌──对《牡丹亭》主题的再认识孙书磊一《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主人公杜丽娘慕色而亡、死而复生的“至情”,无疑给人以最激动的感受,关于俞二娘、商小伶、冯小青等传说的记载,就足以说明这点。人们在不难发现“汤显祖正是为千千万万被压迫的妇女倾吐...
-
“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辨──读《陆九渊集》札记之四
-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天 人 人 太极 太极 阴阳 阴阳 理 理 心 心
-
描述: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
《湖北园·黄鹤归来》景观设计--绿色·人文·建筑及意境空间
-
作者:漆荣 李强 郭胜华 李杰 陈亮中 来源:湖北林业科技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湖北园·黄鹤归来》 景观设计 花卉博览会 楚文化 室外展区 人 建筑 环境 空间融合
-
描述:《湖北园·黄鹤归来》景观设计--绿色·人文·建筑及意境空间
-
如何认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与黄松有同志商榷
-
作者:李少波 来源:人民检察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同志 认识 2000年 法理思考 审判活动 社会正义 审判权 第3版 监督权 检察院 权威性 法院 司法 民法
-
描述:和法理推敲的,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际。恰恰相反,强化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权,不仅不会弱化法院审判权行使的独立性,不会损害法院审判权的权威性,不会危及司法及社会正义,而且会有效地遏制审判权的滥用,防止司法腐败,维护法院审判权行使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从而实现司法和社会正义。 一、我国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认识论基础是“实事求是” 《黄文》在“现行民事监督制度的理念误区”一节中认为,检察机关对“错案”的监督是受“一个案件只有一个惟一正确裁判”的错误理念支配,是将本属刑事审判的“有错必纠”原则引入民事审判的结果。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本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不同事物的本质是不同的,每个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对于每一个具体案件而言,它们的本质是不同而且是惟一的。 从...
-
逻辑性体系性应是民法典的生命线-访全国政协委员会、民法专家
-
作者:郝泽华 来源:中国经济快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逻辑性 体系性 民法典 中国
-
描述:民法,什么是民法典,它与人民群众生活,与企业经营有什么关系,起草它的必要性是什么?梁慧星:民法是调整什么的?民法是调整民事生活关系的,或者说民法是调整民事生活关系的基本法。民事生活可分为两个领域
-
论我国民法上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的重新定位:对比德国法的暴利
-
作者:吴逸越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乘人之危 显失公平 德国法 暴利制度
-
描述:法和司法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
人与路
-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吉米·卡特 最大努力 人生 脚印 海军学院 将军 文章 雪原 道路 王安石
-
描述: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