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
报纸(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1(2)
2008(1)
2004(1)
2000(1)
1994(1)
1989(1)
1975(1)
按来源分组
书摘(1)
青年思想家(1)
历史研究(1)
探索(1)
新民晚报(1)
时代文学(1)
四川日报(1)
楚天都市报(1)
畜牧兽医科技通讯(1)
毛主席对《河北省吴桥县王谦寺人民公社养猪经验》一文给新华社
作者:毛泽东  来源:畜牧兽医科技通讯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桥县  人民公社  河北省  大发展  新华社  养猪业  马克思主义  畜牧业  世界观  列宁主义 
描述:列宁主义的雄心壮志都没有,这些人离一个真正共产
人民公社”依然杳如黄鹤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宋效忠通讯员方勤陈飞)难找“人民公社”牌子的消息(23日37版报道)见报后,截至昨天下午5时,十多名热心读者提供了不少线索。昨天,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祝建华对本报读者表示感谢,希望读者
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结合生产全面整顿人民公社本省组成整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结合生产全面整顿人民公社本省组成整
界坡往事
作者:向本贵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安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领导  马头山  粮食  发财  成功  地主  农村 
描述:社最穷的一个大队,每年收下的粮食交了征购任务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人们都是用瓜菜之类的东西填肚子,一年到头没有清清爽爽吃过一顿好饭.公社领导十分着急,社员们饿肚子,他们也没有好日子过.那年春天,公社领导下队来指导春插,并带来了上面的指示精神:均匀密植,插三三寸.公社领导掰着指头跟大家算了一笔账,过去甩开膀子插禾,间距没有一尺也有八寸,每亩收稻谷二四百斤,现在改插三三寸:就是说,过去插一棵禾的地方现在插三棵禾,收成必定也会翻三倍,这样一来大家就有饱饭吃了.
扬中撤除“人民公社食堂”店招 工商:不符合国家有关名称使用
作者:暂无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扬中市工商部门日前责令该市一家挂“人民公社食堂”店招的饭店,撤除店招。 镇江扬中市区前进路上最近出现了一家“人民公社食堂”的饭店。这个店名引来不少市民的争议。扬中市民周先生说,年龄稍大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应是一门重要学科——评《农村基层政权建没》
作者:谭国太  来源:探索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层政权建设  农村基层政权  领导人  经济组织  重庆  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  各级领导  学科  建没 
描述:最近,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由胡正笃等著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一书,为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学奠定了基础。笔者读罢,获益匪浅,谨此向各级领导同志相关心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广大读者推荐这本书,并希望尽快建立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学这一学科。
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
作者:刘大年 罗尔纲 张磊 彭明 隗瀛涛 何兹全 张芝联 陈锡祺 陈诗启 胡厚宣 金冲及 夏东元 庞卓恒 罗荣渠 宋德金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研究》  历史学  孙中山研究  人民公社  刘大年  史学界  史学工作者  海关史  历史科学  为现实服务 
描述: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的编辑方针,执行“百家争鸣”政策,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依靠作者、读者、编者的通力合作,办好刊物,为推动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对中国户籍制度实行原因的功能分析
作者:赵萍  来源:青年思想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户籍制度  工业化  人民公社  单位  社会效应  保甲制度  王安石  奴隶社会  统购统销  农产品 
描述:户籍制度是管理住户与人口的制度,即按照出生地以户为单位登记和确定本地区居民,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大的社会效应。早在奴隶社会的周朝对,保这种户籍制度的单位就已经出现。到了宋代,王安石正式创立了相当完善的保用制度(?)
老大中国为什么步履沉重
作者:王安  来源:书摘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私人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共产党人  西方列强  刘少奇  资本家  人民公社  黄仁宇  王安石  工业革命 
描述:一个幽灵缠绕在中国人心头。为什么中国凑巧就没闹成工业革命?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商量好了全伙儿甩了中国奔向西方?更可悲的是,后来萌芽们到东方串种,吱吱喳喳在日本扎了根偏就不扭头瞧一眼中国——结果,西方列强欺辱中国人,日本人更给同宗同种同文的中国人一个甲午大败、一个《二十一条》、一个八年旷世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