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变法思想之人才变革
-
作者:斯彦莉 来源:杭州文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人才 变革
-
描述:本文以王安石的人才变革思想,探讨王安石的人才改革思想。以此为切入点,表明王安石的人才思想是一种内圣外王相统一的体系。王安石变"法"最终落实在变"人"上,即变"法"重在变"人",是王安石变法思想
-
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黄晓涛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传承 传承 发展 发展
-
描述:《牡丹亭》在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的努力让古老的昆曲和现代理念进行了有效地融合,不仅使昆曲重获新生,还吸引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众多观众的青睐。
-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抚州文化产业
-
作者:谭海斌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比较优势 抚州市 贯彻落实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重要举措 发展 六中全会精神 汤显祖 历史名人
-
描述: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抚州市委发出了建设殷实、文明、和谐幸福抚州的号召,发展文化产业对实现以上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
-
我最大的忧虑是缺乏人才:访原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
-
作者:葛雪松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蔡正仁 上海昆剧团 团长 人才 忧虑 中国古代文学 《牡丹亭》 《长生殿》
-
描述:伴奏,竹肉相声
-
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及生存现状的思考
-
作者:朱家骏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茶戏 采茶戏 抚州地区 抚州地区 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 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 发展 发展 江西 江西 江浙地区 江浙地区 新中国 新中国 思考 思考
-
描述:一、抚州采茶戏的概述与发展抚州是最早出现江南戏曲的地方之一。南方戏曲,以"永嘉杂剧"(南宋时期产生在温州一带。轻柔婉转的南方曲调)为始祖,后经由移民而传入江西。清代初期,"二黄腔"开始在江浙地区
-
易才总裁李浩获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论文大奖
-
作者:暂无 来源:消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日前,在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易才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浩因长期进行的创新创业人才本土化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获得论坛论文大奖。
据悉,为了探究国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构筑相山发展新优势相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钱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年来,相山区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幸福相山”的宏伟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以转变和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
-
从《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戏剧冲突
-
作者:乔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中西戏剧冲突产生 发展 发展 结局 结局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
-
描述:通过对《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的比较,揭示出戏剧冲突产生、发展和结局与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的关系问题。
-
关于春联的由来
-
作者:暂无 来源:初中生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联 对联 桃符 联作 发展 书写 悬挂 民间 除夕 王安石
-
描述: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
-
企业里人人都应是人才
-
作者:容枫 来源:现代工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办得好了。 搞企业最大问题是人才 搞企业,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这个问题,全世界办企业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