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94)
报纸(686)
图书(69)
学位论文(48)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51)
才乡教育 (248)
地方文献 (212)
文化溯源 (109)
非遗保护 (36)
地方风物 (32)
宗教集要 (15)
红色文化 (9)
按年份分组
2014(311)
2013(130)
2011(152)
2010(149)
2009(117)
2008(106)
2006(73)
2004(43)
2002(20)
1999(25)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152)
东南文化(4)
看世界(2)
中国民族(2)
江西画报(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晋中学院学报(1)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1)
群言(1)
初中生之友·学习号(1)
女汉子更应是一种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看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  自我修养  掌声  享受 
描述:“享受属于自己的掌声,这才是做女汉子的真谛”,李艾如此说道。这个从模特圈跳到主持圈的姑娘,因为在微博发表一系列“女汉子的自我修养”的言论而被一些网民目为“女汉子”鼻祖。她自认不美,但很自豪这遗传自父亲的容貌,“爱他,所以爱自己”。
安仁“板凳龙”的文化价值探析
作者:樊永强 陈碧述  来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龙  文化价值  精神 
描述:目其价值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还需继续深入发掘.
文化角度对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再解析
作者:王琳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成败  文化  探析 
描述:王安石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尽管对其变法,见仁见智。但其勇于兴革的精神,也是令人赞叹。本文即试图从王安石个人性格等文化、心理角度予以探析,以望有所触发。
《刘未林墨迹三种》出版临川文化、宁波精神与海派艺术交相辉映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实习生 王昊齐晚报记者 赵静波 邓和平 晚报讯 近日,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刘未林墨迹三种》在上海文新大厦举行首发仪式。 刘未林(1866-1933),字起凤,号威远,晚号真庐老人、金楼峰属。南城县人,晚清诗人、书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于乡,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甲二十五名进士,散
苏轼词的文化精神
作者:钟鸣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欧阳修  苏轼词  中国历史  王安石  独特意义  司马光  范仲淹  中华文明史  文化巨人 
描述:是随着这一代人成长、成熟起来的公元11世纪是中华文明史中最有独特意义的一个时期:文化巨星们的同时出现,盖过了这个王朝的光芒。当我们
精神永驻记忆长存:追忆姜洪吉校长
作者:即墨市老年大学  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年大学学员  校长  教育事业  老年教育  老年人  即墨市  精神  健康发展  老年学  记忆 
描述:,以实际行动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相山,我们赣核地质人的精神高地
作者:黄江明  来源:核地知与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质  相山  高地  精神  实践活动  领导班子  第一次创业  群众路线 
描述:次创业的成就和艰辛:更是我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补钙健骨。
归家的路 文化的根
作者:沈立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民族  《元日》  庆祝活动  中国民间  传统节日  王安石  过年 
描述:形成了中国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虽然历经变迁今日的中国正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化社会转变,很多传统仪式逐渐被人们淡忘,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符号却被保存下来。无论多么艰难
秀美临川的圣若瑟天主教堂
作者:本刊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主教堂  教堂建筑  临川  汤显祖  中国传统  建筑物  哥特式教堂  文风  江西  圣母玛利亚 
描述:江西抚州古为临川郡,自古文风昌盛、英才辈出。领略中国古人的雅士文风,抚州是必到之处。"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汤显祖将家乡的秀美景色一语道尽。而这里的圣若瑟天主教堂,也是一处绝佳的游览之所。教堂
临川一中:健笔凌云谱新篇
作者:暂无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民满意  深刻内涵  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践  临川  视听阅览室  江西省  重点中学  风雨操场  学科带头人 
描述:雨操场及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全校640名教职工中已有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336人,一级教师226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省市学科带头人25人,省骨干教师20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人,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70多人。教师们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以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形象,为江西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有多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