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1)
报纸(88)
图书(24)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1)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14)
2012(21)
2009(15)
2007(17)
2002(6)
1997(9)
1990(15)
1989(5)
1981(4)
按来源分组
中国中医药报(5)
中国文化(3)
文史知识(2)
生活报(2)
文史参考(1)
文学教育(上半月)(1)
黑龙江日报(1)
燕都晨报(1)
湖北中医杂志(1)
湖南中医药导报(1)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包公  群牧  至和元年  钱锺书  顶头上司  包拯  牡丹花  宋仁宗 
描述:了几杯。当包公敬到王安石面前时,无论他好说歹说,劝了半天,王安石硬是一口不喝,弄得包公几乎下不来台。司马光把这事记录在自己的文章中,对王安石的倔头倔脑大发感慨。
李安平文选
作者:李安平  来源:北方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最奢侈、最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似乎就别无所求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幅对联有了更深的理解,父亲去世后,每次暗诵起这幅对联心里都会拂过一丝忧伤,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张大千年谱笺三则
作者:王中秀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李瑞清  展览会  上海画坛  同乡会  六朝  黄宾虹  广告  年表  作品 
描述:。这里指的史料,是即时记载而非前尘依稀下的口述。口述并非不可成为历史,那只是在史实湮没无存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补充。如果大半依靠这类材料而筑构一个人的历史,那就戏说多而
一幅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蒲柳人家》
作者:李辉  来源: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气息  古典小说  风俗画  刘绍棠  一丈青  地方特色  传奇色彩  作家  眼珠子  水浒传 
描述:跟随著名作家刘绍棠一起去认识《蒲柳人家》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何满子,一起去欣赏一幅发着
第二十九讲 民俗()
作者:李霞  来源:老年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  中秋节  传统节日  《周礼》  农历  习俗  别称  礼制 
描述: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在《周礼》一书中已有提及。后来文人学者、贵族也私下效仿,对月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流传至民间,渐渐成为了一项传统活动。发展至唐代,因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最终成为固定的节日。到宋时,中秋节已十分盛行。在北宋京师,到了中秋之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更衣焚香拜月,述说心愿祈求月神的保佑。南宋时,人们互相赠送月饼,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会舞草龙、砌宝塔等。到了明清,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了重要的节日之一。烧斗香、树中秋、点宝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将节日点缀得丰富多彩。 关于中秋,还有很多传说,如吴刚伐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无盐拜月等,这些美好的传说流传很广,为节日增添了无限浪漫的色彩。今天,人们仍愿意设宴赏月,合家团圆。
临川一中学子入选省体工队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饶礼喜晚报记者邓和平 晚报讯在刚刚结束的全省体育专业考试中,临川一中体育队12名考生全部成绩良好,其中1人过90分,4人过80分,这是该校有史以来体育高考的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该校屡获佳绩的摔跤队不负众望,范俊仁、杨海华两名同学于今年3月被选入省体工队参加集训;该校新成立的举重队也取得今年的
“胡吴会””后,两岸需要“定”
作者:长沙邓伐檀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有了这样一个“两岸同属一国”、“两岸一中”的政治基础,两岸就能而且应继续落实以下“定”: 更加坚
何澄茵:將勤補拙梁安盈:踢走懶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梁安盈與何澄茵期望 在新一年擺脫陋習   何澄茵:將勤補拙 梁安盈:踢走懶   新一年、新希望!做人應該抱着這種信念向前看。然而,送舊迎新的同時,如能為自己過去一年作出反省和檢討,這種
吴炳忠主任丹栀逍遥治疗郁证经验
作者:汪艳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证        吴炳忠  丹栀逍遥  经验介绍 
描述:吴炳忠教授熟读中医古典医籍,认为郁证可由多种因素引发,从"气"、"火"、"痰"着手,方选丹栀逍遥加味治疗郁证,验案颇多,效果颇佳。
黄希庭:十载潜心育桃李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走基层 据新华社讯 (记者胡光楠)古稀之年的黄希庭教授是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常青藤”,半个世纪的年轮见证了黄教授桃李满天下。从教50年,他为国家培养了123位硕士研究生、58位博士、8位博士后、15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 1961年,黄希庭教授来到西南大学的前身——西南师范大学任教。当时国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