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四书》、《五经》:从“考语文”到“考政治”
作者:王宏斌  来源:国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进士科  语文  四书  诗赋  五经  政治  孟子  王安石  文理分科  科举 
描述:我这里有一份研究者开列的宋朝的主要考试科目表,这有点类似今天高考中的文理分科,但比文理两科可要多得多:进士科:《易官义》、《诗经》、《尚书》、《周礼》、《礼记》、《论语》、《孟子》等文学类书籍,初期更重考文学诗赋
儒学五经述论
作者:卢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仪礼》  《春秋》  《尚书》  孔子  《古文尚书疏证》  中国传统文化  今文尚书  《诗经》  《周礼》  《周易》 
描述:本文认为,中国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正确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从认真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开始。《诗》、《书》、《易》、《礼》、《春秋》是现在的先秦儒家创立时期的五部经典,也是后来儒家学说演进的源头。本文对作为中国儒学之源的这五部著作,分别作了鸟览式的述评,并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四书”“五经”简释
作者:陈宗亮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书”  五经  古代儒家经典  《论语》  《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  《春秋》  《周礼》  《诗经》 
描述:“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
论《五经异义》中的“周礼”问题
作者:黄珊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经异义  许慎  郑玄  周礼 
描述:新认识汉代经学史,无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论孙奇逢“原情核理审时度势”的治学思想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奇逢  陆九渊  四书  完美形象  教条主义  五经  王阳明  立德  繁琐哲学  现实世界 
描述: 生当明末清初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孙奇逢,在立功无望时,不愿随波逐流,草木一生,便自觉地致力于立德与立言,塑造其封建文人的完美形象。然而,真要是做到这点,却不那么容易,首先就得发愤读书,认真学习,是乃关于一
《宗经》刍议
作者:刘建国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经  五经  《易》  《文心雕龙》  孔子  文之枢纽  六义  玄风  《春秋》  《诗》 
描述:明,而祖保泉教授在《文之枢纽臆说》一文中阐述得尤为透彻。他说:“刘勰抱着宗仰孔圣人的思想来‘论文’。那么,被称作“经”的‘圣文’,很自然成了他立论的准则。‘宗经’成了他撰写《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或者说,《宗经篇》所阐明的思想成了他论文的总纲领”。祖先生所作的结论是非常令人信服的,关于《宗经》在《文心雕龙》中的特殊地位,已经无需我多说了。本文要谈的是个人对“宗经”的看法,并附带说说对《宗经》中某些问题的理解。
一代儒宗熊安生
作者:查洪德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齐  北周武帝  《周礼》  《北史》  “三礼”  五经  刘炫  太和  《礼》  魏书 
描述:)中,他已经约四十岁,还从李宝鼎学《礼》。以后以“三礼”授徒。直到北齐河清(562—565)
吴澄教育思想初探
作者:胡青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朱熹  经术  黄百家  理学家  科举制  国子监  江西  五经  许衡 
描述:朱熹高弟)诸人可及也。”吴澄的哲学思想已有人研究,但对其教育思想似还无专文论述。
论王守仁的古文献学思想
作者:孙钦善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古文献学  心学  五经  臆说  训释  陆九渊  致良知  心体  《传习录》 
描述:述了自己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渊源,从中可知,他近承陆九渊,远绍思、孟学派,对程朱理学,摒弃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主体部分,褒扬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次要成分,对佛老,特别是禅宗,吸收其主观主义认识论,否定其出世思想,从而构筑了自己的思
辑佚起源新探——辑佚学研究之二
作者:曹书杰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辑佚学  起源  《古文尚书》  辨伪学  陈景元  佚书  《书》  五经  伪书  三家诗 
描述:在辑佚学研究中,辑佚起源宋代说,学界似成定论.而笔者的研究认为,辑佚至迟东晋初已经产生.或许汉代已有之.今不惴浅陋,略述己见,求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