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角度分析《牡丹亭
与翻译:从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
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能力  《牡丹亭》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视域下的《牡丹亭》及其翻译研究:A Comparat
作者:王思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牡丹亭》  汪榕培  西里尔·伯奇 
描述:本和社会文化。被定义为符号系统的互换一一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外的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学者哈蒂姆和梅森把翻译研究与理论相联系,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并为打开新视野
的角度看《牡丹亭》下场集唐诗的英译
作者:李娅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是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不但情节浪漫曲折,且辞典丽雅致。其中以集唐诗的形式构成的下场诗,具有典型的
王雱《庄子》新论研究
作者:刘宣如 刘飞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雱    杂说 
描述:本文在把握王雱新学的政治性学术思维前提下,对王雱以新学政治研究思维解读《庄子》而形成迥异独特的学哲学核心展开研究,内容包括王雱新论的深层起源、内部“”、“天道”、“圣人”结构以及新论的指导下
英语国家汤显祖戏剧的跨文本研究 与元的视角
作者:张玲  来源:剧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戏剧  英语国家  相关文本  文本研究  中国古典戏剧  本性  杜丽娘  明清传奇 
描述:汤显祖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戏曲家。汤显祖的戏剧"临川四梦"是明清传奇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在国外,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于1980年推出的《牡丹亭》英译本引
诗词改字
作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正用  诗词  钟山  用字  春风  大夫  王安石  月事  初日 
描述: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于钱伸仲大夫如此。今豫章所
《论语》中两个“”字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作者:曾海龙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是其所是之  是其应是之  成人之道  成圣之道 
描述: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即是一完整的成德进路。这一进路中,从学到立达至不惑是成人之道,而知天命以后则是成圣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