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独特价值
-
作者:谭坤 来源: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 价值
-
描述:特征,蕴涵了独特的价值。
-
妇女应是社区建设的主体
-
作者:王金玲 来源: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村发展 村民 扶贫工作 房子 拨款 工作组 云南 主体 社区建设 领域
-
描述:村发展的主体。
-
组织不应是心灵的荒源
-
作者:曾文祺 来源:企业家信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 职工 价值 认同感 企业文化
-
描述:组织不应是心灵的荒源
-
联想方法例谈
-
作者:顾年新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想方法 观察对象 王安石 水藻 投射 白杨树 主体 老舍 移情 精神
-
描述:一、移情联想主体的感情投射到观察对象里面而产生的联想。例如: ①天儿越晴,水藻就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舍《济南的冬天》) ②一水护田
-
王安石的变法教育及现代价值
-
作者:张雷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时而变 王安石 变法教育
-
描述:。一是变法教育的必要性,王安石认为法令的执行必须依靠官员,“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因此,主张通过变法教育培养能推行新法的“良吏”,并且通过变法教育“使人无异论”;二是变法教育的内容,包括“合变时节”的形势教育、正确认识变法的作用、“天道尚变”的世界观教育与“新故相除”的改易更革论教育、“适时而变”的思维方式教育,这几个方面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三是开展变法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王安石通过改革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制度、控制言路、“以辨博济其说”、“胁之以威”、反复说理、择机献书等方法和途径进行变法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辟邪说,反对派为了阻止新法的执行,提出了“天变可畏”、“改革扰民”、“征利”、“引发内乱外患”等邪说,妄图罢废新法,王安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种种邪说一一驳斥,为新法的推行排除障碍。...
-
单位应是抗税罪的主体——建议修改《刑法》第211条
-
作者:刘新林 李强 来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单位 抗税罪主体 暴力 威胁
-
描述:理论。因之,单位不能成为抗税罪的主体的理由并不成立,刑法第211条亟需修改。
-
周亮工《书影》的语言文字学史料价值
-
作者:周远富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书影 语言文字学史
-
描述:[摘要]周亮工的《书影》论述了研究语言文字学的意义和方法,讨论了相关语文学著作及其版本问题,提供了与汉语汉字相关的史料,分析了有关语言文字问题,反映了明季清初的小学风尚。
-
『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应试写作的主体定位问题和文本互释
-
作者:许锡强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定位 高考作文 “自然人” 文本 钱钟书 “文化人” 王安石 他人话语 《赤兔之死》 梁启超
-
描述:每次批阅高考模拟作文或高考作文,常有文章使阅卷老师摇头叹息:我又读了一篇小学生作文!自从高考作文采用话题作文以来,许多考生更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生活琐事铺叙成为一篇记叙文章,尽管文章可能没有偏题,但却体现不出他的文化人(高中毕业学生!)素养,自然难以获得理想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