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张性低钠血症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
作者:徐仑 来源:苏州医学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稀释性低钠血症 发病机理 常见 正常 体内 病因 临床 增加 储存量
-
描述:低钠血症可以是等张的、高张的和低张的。临床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低钠血症是低张性低钠血症,主要是由于肾脏不足以相应排出所摄入的不含电解质的水分,所以是稀释性低钠血症。此时,体内钠的储存量可以是减少的、基本正常、或增加的。
-
中药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150例体会
-
作者:吴鹏强 来源: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低张性水肿 骨折 中药治疗 体会 继发性 骨伤科 临床 本科 方法 常见病
-
描述: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
正心汤加减临床运用举例
-
作者:陈昶 来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正心 乙型肝炎 脑震荡后遗症 羚羊角 炙甘草 徐春甫 高血压脑病 加减 五脏
-
描述:乙型肝炎等,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现举数例介绍如下。一、精神分裂症彭某,女,38岁。1983年4月16日就诊。患者素来体弱,1978年6月某夜受惊后心中忐忑不安,持续不止。同年9月无端受到领导批
-
临床应用玉屏风散的体会
-
作者:靳宜兰 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屏风散 临床应用 《世医得效方》 元代医家 中气不足 脾肺气虚 危亦林
-
描述:玉屏风散一方,始见於元代医家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一书。该方仅黄苠、白术、防风三味组成。专为中气不足,卫阳虚弱之自汗及虚人常易感受风邪而设。笔者临证每遇脾肺气虚,卫阳不固,常因外感而发病者,不拘其主症如何,均选此方加味调治,屡获显效。现仅举病案四例说明如下:
-
预防滞产的临床体会
-
作者:曾新容 来源: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滞产 临床体会 缩宫素 产程中 缩短产程 人工破膜 三产程 高张性 合理使用 第一产程
-
描述: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如何缩短产程,预防滞产,是产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将我院1989年~1994年住院分娩的490例产妇的产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缩短产程和预防滞产的几个重要环节。 1 资料来源
-
温清散的临床应用
-
作者:张长河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万病回春》 面色萎黄 寒热往来 崩漏不止 辨证应用 龚廷贤 妇人
-
描述:疗效,现举案如下,以供参考。肺热喘咳(肺炎)患者,男,40岁,工人,发热,咳喘,胸痛2天,因对抗生素过敏,要求中药治疗。症见面色潮红,舌红苔黄少津,气促、胸痛、咳吐黏痰带血、溲赤、便结,脉滑数。胸透右肺可见均匀致密片状阴影,白细胞12.3×109/L。诊为肺热喘咳(肺炎)。投以温清散,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生地30g,赤芍15g,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5g,栀子10g,大青叶20g,双花20g。水煮取汁400ml,每服100ml,6小时1次。服四剂来诊,体温正常,咳喘、胸痛诸症减轻,继投前方加元参20g,寸冬20g,3剂,每剂服2次,早晚各服150ml。服后来诊,诸症痊愈,胸透,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按:清热宜活血,血行毒热解,清热需养阴,阴复正气伸。温清散一方恰具活血、清热解热、养阴之功,故可收到满意疗...
-
玉屏风散应用3例临床分析
-
作者:张辉 来源:中国乡村医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屏风散 益气固表 固表止汗 临床实践 白术 重用黄芪 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 防风 危亦林
-
描述:,为益气固表的代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应用此方,效果较好。本文介绍玉屏风散应用3例。
-
顶岗实习 职教的良性发展,应是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作为
-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实习指导教师 学生家长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企业实习 良性发展 学生实习 实习生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
描述:备的阶段之后,顶岗实习才会有意义。
-
200例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
作者:王道成 黄茂 来源:临床荟萃(大内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临床分析 自发性血气胸 慢性阻塞性肺病 老年人 张力性气胸 复张性肺水肿 手术治愈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
描述: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需紧急处理,1988年~1994年间我们两医院共收治200例自发性气胸,现就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山莨菪碱临床应用新进展
-
作者:孙素红 来源: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低热型感冒 神经性耳聋 药理作用 牵张性脊髓损伤 山莨菪碱 临床应用
-
描述:山莨菪碱临床应用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