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蜚声美国艺坛的华人画家王英保
-
作者:马俊如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馆 中国画 画家 艺坛 华人 华美协进社 美国罗得岛 公立图书馆 无为县 学生联合会
-
描述:蜚声美国艺坛的华人画家王英保
-
细品作家笔下的“凝”字之美
-
作者:戴之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 语言文字 音乐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 王安石 书写符号 卢延让 福楼拜 普希金 学习语言
-
描述:恭,福楼拜要求表现事物只能选最准确的“一句”“一词”的苛刻,都有力地说明了作
-
“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作家刘绍棠的夸张
-
作者:闪世昌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作家 表达效果 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 榆钱 现实生活 《李自成》 《围城》 《藤野先生》
-
描述:“数着米粒下锅”的日子——作家刘绍棠的夸张闪世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居家过日子,谁不怕“无米”二字,于是有一点儿粮食,也要“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数着米粒下锅”。但是,即便这样,“等到惊蛰
-
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
作者:刘文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陕商人 经济条件下 戏曲演员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徽商 戏曲声腔 民间艺术 堂会 明末清初 《牡丹亭》
-
描述: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刘文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使我国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集大成的戏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县级市农行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应是城乡结合部
-
作者:胡建辉 来源:农村金融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生存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 金融业务 农行 发展前景 金融服务机构 地域性 农业银行 业务交叉
-
描述:县级市农行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应是城乡结合部胡建辉一、县级市农行必须把城乡结合部作为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长期以来,农行的经营重心一直被局限于县以下,这种格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产业金融”模式的产物
-
《唐六典》不是行政法典——答宁志新先生
-
作者:钱大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六典》 行政法典 《周礼》 格式律令事类 行政立法内容 庆元条法事类 《中国社会科学》 集贤殿书院 《律》 法律
-
描述:《唐六典》不是行政法典——答宁志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读者评议”栏刊出了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宁志新先生的文章《〈唐六典〉仅仅是一般的官修典籍吗?》,对我在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
-
经济法应是行政法的特别法:兼论经济法的性质
-
作者:金克胜 来源:外交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法 行政法 独立的法律部门 经济关系 调整对象 经济法学 经济法理论 特别法 中国经济法 法律规范
-
描述:经济法应是行政法的特别法——兼论经济法的性质金克胜关于当代中国的经济法地位和性质,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争论不已的问题。我国经济法的理论是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自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考工记》与儒学:兼论李约瑟之得失
-
作者:李志超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李约瑟 儒学 《周礼》 儒家 荀子 文化教育 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 社会学思想
-
描述:《考工记》与儒学——兼论李约瑟之得失李志超李约瑟主张道家主导古代中国科技,这不能解释很多重大科技史现象。《考工记》即为儒家经典,郑玄作注,沈括读引,戴震制图。其中造车、冶金、建筑、水利等项目何曾见
-
杜甫诗兼蔡琰风骨
-
作者:曾亚兰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笳十八拍》 蔡琰 杜甫诗 《悲愤诗》 王安石 变化发展 赵次公 七歌 安史之乱 沈德潜
-
描述:杜甫诗兼蔡琰风骨曾亚兰杜甫博览群书,作诗善学古人,兼取众长,兼学众体,其诗千汇万状,熟古熟杜者自知其味。杜集中有不少骚体气韵,有些名篇力作兼具蔡琰诗风骨,后世对此多有所识。杜甫师法蔡琰,前人朱熹、钟
-
文学家兼地理学家的元代道士朱思本
-
作者:王树林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思本 地理学家 舆地图 龙虎山 玉隆万寿宫 文学家 儒家思想 道士 许有壬 张留孙
-
描述:内藤虎次郎说朱思本的《舆地图》“为数百年来中国地理学界之权威。”(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二号,吴晗译)《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讲到朱思本精通梵文,曾以“华文”译梵字地理图书。但这样一位很有成就的道士,因正史无传,其事迹又不见方志记载,所以至今鲜为人知,这实在是学术界的一件憾事。 一 朱思本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人。他在一首诗的题目中云:“至大四年辛亥(1311),予年三十九。”由此推知,本初当生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即元世祖至元十年。他的祖父曾做过南宋的地方官。欧阳应丙《朱炼师文集序》云:“本初大父以科举仕宋,至淮阴宰。”刘有庆、吴全节在《贞一稿序》中讲到他的家庭出身,或云“故礼义家”,或云他为“儒家子”。可见他是出生在一个南宋下层官吏的知识分子家庭。 朱思本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后来虽然做了道士,但儒家思想几乎左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