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
作者:万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地域性  传统文化  全球化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传承 
描述:《牡丹亭》的文化解读,对当代社会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问题做一些思考。
三年级习作训练⑤ 了解传统文化 写收获
作者:暂无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深入学习  梅花  综合性学习  收获  龙舟赛  王安石  习作训练  作时  了解 
描述:观看龙舟赛等。
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作者:万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  地域性  地域性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全球化  全球化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描述:《牡丹亭》的文化解读,对当代社会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自我超越与现代化转换问题做一些思考。
中国古代的“追星族”
作者:安广禄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追星族  苏东坡  汤显祖  罗隐  牡丹亭  明星  中国古代  粉丝  旁观者  崇拜 
描述:唐代诗人罗隐(公元833-910年),才华横溢,《唐才子传》里说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他的讽刺散文成就较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他写诗多用口语,文风清丽宜人,自成一体,许多精辟通俗、富含哲理的诗句广为流传,成为经典名言。如他诗中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亦动人”等句,至今仍是脍炙人口。 罗隐时期的当朝宰相郑数,有一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诗,常常爱不释手,日夜诵读。当时没有电视、电脑之类的东西,像罗隐这样的文化名人,虽然他的作品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但读者一般无法见到真人,自然不知道他的长相。宰相女儿见他的诗句十分美妙,便经常幻想罗隐是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书生,渐渐对其人心生爱慕。事有凑巧,一天,罗隐应邀来到郑数家做客,郑数女儿欣喜异常,躲到客厅的帘子后面偷偷观看。
中国古代著名书院柒 象山书院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书院  陆九渊  江西省  南宋  贵溪市  中国古代  创始人  著名  象山先生  程朱理学 
描述: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1139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十一) 中国古代制器质量
作者:高怀瑾  来源:上海计量测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周礼  中国古代  质量观  质量监督管理  可行性  几何  马牛  周公  明代 
描述:验及课取),讫无宁日。
李绂《秋山论文》中的叙事论:比较叙事学研究
作者:谭君强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秋山论文》  叙事论  中国古代 
描述:ra-tive Discourse)这一现代叙事学研究中对叙述顺序、叙述节奏等作的全面分析,其理论论说方式也具有科学的意义。
遂昌: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作者:葛学斌  来源:政策瞭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进文化  遂昌县  管理创新  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  汤显祖  地域特色  节庆活动  文化节  文明素质 
描述:、气正、劲足、实干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着眼于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持续深入举办
首届“中华杯”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大赛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中小学生  知识大赛  王安石  教育实践研究  错误  中华书局  活页文选  老师  聊斋志异 
描述:主办单位:中华书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总课题组为了全面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增加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积淀,并更好地推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中华书局与"中小学传统
叶朗对谈白先勇 保护昆曲就像保护青铜器
作者:何流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白先勇  青铜器  保护  大学生  北大  传统文化  牡丹亭  教学生  公选课 
描述:了青春版《牡丹亭》于2005年4月在北大的首次登台,并由此在内地掀起了一阵昆曲热。为了将这一热度持续下去,在两人的推动下,2009年7月,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正式启动。 他们希望通过在北大开设经典昆曲欣赏公选课、举办昆曲文化周、优秀昆曲项目展演、建立昆曲艺术档案等工作,为昆曲文化保护和传承扎下根、种下苗。2011年4月1日,两个久违的朋友在春天的燕园相聚,不知不觉就聊了一下午,主题当然是昆曲。 昆曲进校园,这条路走对了 白先勇:我提个头吧,从源头讲起。我在内地推广昆曲的时候,最开始不认识叶先生。汪世瑜告诉我说,叶先生有心要“抢救”昆曲,还写了一个报告上去。我心里面就觉得我们是同道了,于是直接跟叶先生联络上,他非常支持我们到北大的想法,我们就这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