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位名人(三)
-
作者:暂无 来源:赤子(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历史 王安石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孔子 耶律楚材 唐宋八大家 我国古代 欧阳修
-
描述: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古鮀东:早于汕头的文化古村本报记者 周晓云/文 通讯员 黄
-
作者:周晓云 黄松书 来源:汕头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建筑景观。
古鮀东村位于汕头鮀浦。这是一座建于宋末明初、早于汕头建市的古城,商贸往来热络。这里同时又
-
茶棚村(组诗)
-
作者:老四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米地 小麦 泥土 蚂蚁 祖先 父亲 义山 二十年 后代 牡丹亭
-
描述: 那么多人离开那么多人回来 村头村尾布满岗哨,锣鼓响起 点上香,欢迎离开的人回家 祖先们来到供桌旁分享春华 秋实 酒足饭饱之后钻进临盆的女 人腹中 不放心,那就把前生重新来过 再活一次,自己为自己传宗
-
与王安石较量的法官
-
作者:一哲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法官 中国历史 政治目的 司法案件
-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不过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改革进行的同时,王安石也曾企图利用一些司法案件来达到政治目的,而他的企图却被一个默默无闻的法官所抵制。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通水———事发景县王谦寺镇霍庄村等16个村
-
作者:扈文立 来源:河北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5月20日,景县王谦寺镇霍庄村的部分村民向记者反映,2008年,村里向每户收了20元钱,说县里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大家为此很高兴,认为很快就可以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
中国古代文道观流变
-
作者:艾琳梅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以明道 韩愈 载道 柳宗元 文学 王安石 士志于道 儒家道统 仁以为己任
-
描述: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学者就不断探讨"文"与"道"的关系,并把"道"置于突出的地位。从孔子开始,"道"就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说"士志于道"[1]55,认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
论虞集散文风格
-
作者:邓锡斌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散文 风格
-
描述:师的散文风格.
-
“改革”之义
-
作者:高寿仙 来源:金融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王安石变法 戊戌变法 中国历史 商鞅变法 词义 王莽 后汉书 中性词 历史上
-
描述: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显然并非上述宽泛的词义,而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对于这种形式的历史事件,今天概以“改革”称之。具体到某次事件,则或称之为“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或称之为“新政”,如王莽新政、庆历新政等;或称之为“改革”,如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等。这些称谓,有的当时就有,更多的则是后人所加。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说某人“变法”,也未必就是正面评价。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正因为“改革”含义宽泛,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范围相差悬殊。
-
梁启超:现代辨伪学研究第一人
-
作者:彭树欣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伪学 梁启超 学理论 伪书 胡应麟 理论研究 现代 中国历史 学术转型 研究法
-
描述:20世纪,受西方学术的影响,辨伪学研究开始发生学术转型,由重辨伪实践转向重辨伪学理论,现代辨伪学因此诞生。在这一过程中,梁启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可谓是现代辨伪学研究的第一人。梁启超的辨伪学理论研究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
-
仁宗朝何以人才济济
-
作者:张军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范仲淹 中国历史 科学技术 吕夷简 包拯 长足发展 社会繁荣 宋代 柳永
-
描述:人才之兴盛,在宋代,乃至在中国历史的其他朝代都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