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60)
报纸(538)
图书(376)
学位论文(16)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97)
地方文献 (159)
红色文化 (66)
才乡教育 (22)
宗教集要 (22)
地方风物 (20)
非遗保护 (10)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349)
2013(88)
2012(132)
2011(121)
2010(124)
2008(89)
1998(88)
1997(57)
1996(68)
1985(21)
按来源分组
文史杂志(8)
收藏(3)
书法丛刊(3)
保定学院学报(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
文教资料(1)
炎黄世界(1)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
海南出版社(1)
沈从文与书法
作者:李尚军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从文  书法  李瑞清  写的字  徐志摩  读书人  西南联大  图书馆  时代风气  现代文人 
描述:清,足见沈从文“独霸一世”的雄心.
清末以来的都江堰书法名家
作者:赵仁春 张琪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都江堰市  书法  尊经书院  青城山  成都  丁宝桢  民国  光绪  纪念碑  周礼 
描述:、礼记),群经子史。下逮方书,无不
誉扬海外 功著书林--记书法教育家吴炳伟先生
作者:李金彝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理论  书法教育家  神形兼备  王僧虔  书法作品  书法家  形质  境界  古人  吴炳 
描述:是既不脱离形,而又重视了“神采为上”的这一方面。
以数记言——中国古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姜桂芳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记言  有效的教学  《周礼》  治国思想  《洪范》  “数”  《孙子》  二十八宿  百官 
描述:,此乃地理之常数;“五脏”、“六腑”、“六淫”、“七情”、“四伤”、“五科”、“七事”、“七表”、“八里”、“九道”、“十二藏”,此乃医学之常数;“一言”、“三省”、“三友”、“三乐”、”三戒”、“三畏”、“三愆”、“三族”、“三变”、“四教”、“四恶”、“四美”、“六蔽”、“九思”,此乃修身之常数;“五事”、“七计”、“三胜”、“三势”、“三权”、“四治”、“六
《巽斋先生四六》作者辨疑
作者:杨世文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巽斋先生四六》  危稹  欧阳守道  中国  生平  宋朝  历史研究  古代典籍 
描述:北京图书馆藏有宋刻本《四家四六》。所谓四家,即壶山、腥轩、後村、巽斋。在宋代,别号巽斋者至少有危稹和欧阳守道二人。《中国丛书综录》将其中的《巽斋先生四六》的作者确定为欧阳守道。这是存在问题的。
质疑《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张大千卷》
作者:曹公度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真伪鉴别  书画  近现代  八大山人  李瑞清 
描述:习诗词书画;因婚姻困扰,削发为僧百日,嗣居松江,演读经史,感悟人生,陶铸情操。他还俗后即以法名“大千”为号,自此致力丹青艺术终其一生。张大千26岁时举办首展,画风初清新俊逸,直逼古人;清四僧、八大山人、徐(青藤)陈(白阳)诸法了然胸中,深入研摩,下笔有神;继直追唐、宋、元诸法绘,俱臻妙绝。1941—1943年,张大千历时两年半,在敦煌面壁,不辞艰辛,临摹璧画200余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20世纪40年代末,他移居海外,居印度移香港迁阿根廷搬巴西住美国,57岁赴法办展,会晤西画宗师毕加索先生。西方誉为“历史性会见”。他59岁获美国纽约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金奖并被国际艺术学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画家”,此为华人于美术领域首获此等殊荣。他在77岁时定居台北,因一生云游四海,名山大川环宇丘壑俱流于心中而跃然笔端。由于众所周知...
重评王安石变法--兼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及其他
作者:赵文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王安石变法  资本运营  文彦博  司马光  政治制度  区域经济  大春作物  军事哲学思想  青苗法 
描述:时间最长、涉及人事最多的却是所谓“王安石变法”。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宋代“王安石变法”仍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从容客观地认识当时变法的得与失,因为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现代社会所
愉悦地走近经典: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丛书》第三辑
作者:明晓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中国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丛书  经典  长生殿  爱情模式  当今社会  阅读时间 
描述:印象中,关于国人阅读情况的调查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见诸媒体,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不那么乐观。国人每年的阅读时间、阅读量,较之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从阅读对象的选择来看,也以那些内容浅显、容易咀嚼的"快餐"为主,表现出一种短、平、快的阅读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