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论《通典》的产生与唐中叶的著政典之风
-
作者:郝润华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典 杜佑 节度使 唐人 体例 中叶 十七年 家庭出身 淮南 周礼
-
描述:《通典》是唐人杜佑所著的一部典志体史书。杜佑(734—812年),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僚家庭出身,年轻时以荫入仕,先随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韦元书
-
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
-
作者:赵云旗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振兴国家 主要措施 王安石 富商大贾 市易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青苗法
-
描述:北宋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主要措施赵云旗北宋中叶以后是中国历史上号称“积弱积贫”的一个时期。“积贫”是指国家财力的严重亏空,“积弱”是指对辽、金战争中的屡屡失败。《宋史·食货志》载:宝元中,“计江、淮岁
-
十九世纪中叶苏州之“大小户”问题
-
作者:赵思渊 来源:史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光朝 柯悟迟 金应麟 地方财政 漕粮
-
描述:推高了业户的总税收负担,其后业户中拥有政治资源与较强经济能力的群体以"买荒"的方式规避税收附加费。在"大小户"结构之下的地方社会中,大户收益的不断扩大得益于州县官愿意让渡自己的经济收益,如果大户与州县官不能维持一种利益均衡,社会矛盾就可能以激烈的方式爆发。对"大小户"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天平天国战争前后江南地域的社会矛盾。
-
论北宋中叶进士科改革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
作者:宋馥香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进士科 王安石 范仲淹 《论语》 经学 策论 司马光 经义 内容和形式
-
描述:自仁宗起到哲宗时,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首的改革派对进土科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从兼重经学到独重儒学,从兼重策论到仅用策论、经义,目的就是使士人留心于治道,选拔那些学以致用、激励务实的有用人才,这样,不仅选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也对文化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理学体系占据了学术思想中的统治地位。
-
欧阳修等北宋中叶文家论韩愈研究
-
作者:石素真 来源:长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韩愈研究 北宋中叶 王安石 革新运动 苏轼 道统 文统 宋六家 古文
-
描述:北宋的古文革新运动在理论上要求恢复韩愈的道统和文统,但在对道统与文统的关系方面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柳开、石介等宋初作家崇韩偏重其道统,尊韩时表现出浓厚的
-
北宋前中叶财政体制的变迁:以王安石的财政改革为中心
-
作者:李义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制度 财政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 募兵制度 募兵制度 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
-
描述:些现象是由北宋前中叶的财政体制的不合理造成的。第二章从三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划分、地方的机动财力和管理机构的设置,分析北宋前中叶的财政体制的不合理之处在于:一、“上供、送使、留州”三分法
-
论北宋中叶改革“三冗三费”的得失
-
作者:赵云旗 来源:学术季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叶 王安石 财政改革 国家财政 《宋史》 保甲法 三费 均输法 《文献通考》 厚禄养廉
-
描述:行财政改革。王安石在财政改革中,不仅对开辟财源极为重视,而且对节省支出也非常关注,并采取了种种截流的措施,使国家财政得以振兴,“积弱积贫”的局面很快扭转;但王安石节省支出、振兴财政的措施中也有不少弊端和不足之处,本文拟对其改革作一较为全面的评述
-
王安石诗论与文论之异同──兼论北宋中叶文艺思潮的演变
-
作者:张智华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文艺思潮 北宋中叶 欧阳修 诗歌创作 文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诗论 诗歌理论
-
描述:王安石诗论与文论之异同──兼论北宋中叶文艺思潮的演变张智华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王安石的文学观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且大多喜欢引用王安石《上人书》中“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
-
汤显祖邯郸记的道化思想和明代中叶以後之社会
-
作者:吕凯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汤显祖邯郸记的道化思想和明代中叶以後之社会
-
论《邗上题襟集》对清代中叶扬州文学的影响
-
作者:高政锐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邗上题襟集》 曾燠 扬州文学
-
描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