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略述中国传统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
作者:吴春香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剧  差异 
描述:而在表演上重视技巧;西方悲剧重视真,进而在表演上重视内容。
个性决定成就
作者:王利凯  来源:希望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决定  梅花  成就  开放  个性  咏梅  王安石  毛泽东  温暖湿润  进化论 
描述:“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这是诗人王安石对梅花的赞赏。是的,在那寒冷飘雪的冬天,只有梅花依然开放,我想这就是千千万万个诗人对它赞赏的原因吧。我同样赞赏梅花。我不是诗人,不能用诗句去赞美它;我不是画家,不能用那精美的画章去表现它;我只能用自己贪乏的语言去描述它。
从《牡丹亭》和《卡门》两部传统戏剧看中外文化之差异
作者:庞国太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卡门》  《卡门》  戏曲  戏曲  歌剧  歌剧  文化  文化  差异  差异 
描述: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礼教桎梏下人本质欲望的觉醒——在与《西厢记》比较中看《牡丹
作者:刘晓娟  来源:科教文汇(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差异  差异 
描述:《西厢记》后的三百年爱情题材戏曲创作,几乎完全重复着《西厢记》的主题,即歌颂“有情”的婚姻观,反对封建包办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直到《牡丹亭》的出现在主题的深刻性上对《西厢记》有所超越,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描述:来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产生了独特的推动作用。这两部经典剧作虽然都是讴歌爱情的才子佳人戏,在中国古代的情爱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两部佳作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差异。 本文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与差异
作者:武洋萍  来源:科学之友(B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商鞅  变法  比较 
描述:从“变法时机与策略”、“变法者的地位与权限”、“变法者信念与毅力”等方面比较了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成效的不同之处。
《牡丹亭》中“情”的多重意蕴
作者:何姗 罗嗣亮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欲  情欲  情爱  情爱      个性  个性  自由  自由 
描述:,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千古江山千古情——黄州时期的苏轼
作者:刘祥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王安石变法  生活  童心  个性  湖州  官场  阶段  开始 
描述:苏轼的可爱,一在于他超凡脱俗的才华;二在于他一以贯之的做人原则。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乐观洒脱的文人,苏轼不但诗词文书画五艺俱绝,而且一生率真正直,历经磨难却始终拥有一颗单纯好奇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