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9)
报纸(47)
学位论文(12)
图书(7)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0)
地方风物 (4)
地方文献 (3)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6)
2013(17)
2012(12)
2010(18)
2002(3)
1998(3)
1997(5)
1996(2)
1992(1)
1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
语文教学与研究(2)
中国经济史研究(1)
中国盐业(1)
湖北文史资料(1)
江苏地方志(1)
镇江日报(1)
西江月(中旬)(1)
西江月(1)
历史档案(1)
道光初年两淮私盐研究
作者:方裕谨  来源:历史档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私盐  道光十一年  两淮  清政府  奏折  道光帝  李秉礼    孙玉庭  地方官员 
描述:道光初年两淮私盐研究
清代两淮文学活动研究:以曹寅、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王万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寅  卢见曾  曾燠  文学活动  原因  影响 
描述:前后相继,文脉相承,对清代扬州文化的繁荣和兴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四个章节对清代两淮在扬文学活动进行一个点面结合的深入研究。 第一章,对两淮盐政及清代两淮在扬文学活动
两淮学术活动与扬州学派--以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张小仲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  幕府  扬州学派 
描述: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学派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卢见曾、曾燠为例,考察两淮学术活动对扬州学派的推动作用。
两淮学术活动与扬州学派:以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张小仲  来源:西江月(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  幕府  扬州学派 
描述: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学派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卢见曾、曾燠为例,考察两淮学术活动对扬州学派的推动作用。
两淮引案”的金山寺版本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两淮引案”的金山寺版本
西溪三宰相
作者:许涛  来源:江苏地方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宰相  宋真宗  北宋  范仲淹  时代  晏殊 
描述:青石板,是历史的见证人。
沙湖
作者:梁好英  来源:湖北文史资料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翰林院  象牙筷  浸入水中  书法家  革命家  沙湖  越多越好  毛主席 
描述:沙湖
史“咸”谈
作者:罗红  来源:中国盐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财政收入  《周礼》  《管子》  战略物资  国计民生  古代社会  生产力 
描述:调味上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也就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盐业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地
作者:吉成名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华阳国志》  《水经注》  《魏书》  《北史》  魏晋  《南齐书》  《三国志》  海盐生产  《太平寰宇记》 
描述:述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史事,对产地偶尔有所涉及,都没有专门、系统的记载。要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产地情况必须将这些资料综合利用起来。
《多吃了几斤》的写作特色
作者:王作亭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特色  四十年  相结合  刘绍棠  描写  祖国  叙述  文章  概括  简炼 
描述:刘绍棠同志的《多吃了几斤》,原发表于1989年9月11日《北京晚报》。这篇“居京琐记”,抒发了对祖国严肃深沉的热爱,我认为文章最大的写作特色有二。一、概括叙述与细致描写相结合。本文时空夸度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