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两浙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
作者:方如金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末年 两浙路 社会经济 两浙地区 海外贸易 王安石 宋太祖 丝织业 唐末五代 海塘
-
描述: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宋太祖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于975年灭南唐后,吴越北面失去屏障,978年,北宋改用政治压力胁迫吴越降宋,钱俶“遂上表献所管十三州、一军”“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六百八,兵十一万五千三十六”,归附宋朝,从此浙江成为
-
法家、自然科学家沈括
-
作者:柯济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沈括 农田水利 梦溪笔谈 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 法家 疏浚工程 两浙 淤田
-
描述: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有力地驳斥了旧党对水利法和淤田成就的攻击。五年后,沿汴淤田九千余顷,开封府界淤田八千七百余顷。他的测量成果,对后来清汴工程的设计和兴筑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 察访两浙农田水利。两浙
-
日铸茶诗话
-
作者:钱时霖 来源:茶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词 欧阳修 评价 两浙 名茶 记载 黄庭坚 晏殊 煎茶 茶诗
-
描述: “日铸茶”产于绍兴日铸山,又名“日注茶”。为许多诗人所吟咏,亦被载入许多史籍。最早记载日铸茶的书是北宋欧阳修撰的《归田录》,对日铸茶作了高度的评价。书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
-
人与路
-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吉米·卡特 最大努力 人生 脚印 海军学院 将军 文章 雪原 道路 王安石
-
描述: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
-
上学的路应是最好走的路
-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学的路应是最好走的路
-
牡丹亭下3天路
-
作者:小渔 来源:女报时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9点40的火车,我和我家猪头小黄一起去苏州, 吸引我们的不是拙政园、狮子林,亦不是什么观前街、 虎丘剑池,我们要去苏大看昆曲呵——白先勇策划, 苏昆演出,台岛惊动,香江惊艳的青春版全本牡丹亭哎!
-
《牡丹亭》的曲折路
-
作者:林青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剧本 黄梅戏 创作背景
-
描述:《牡丹亭》的曲折路
-
荒山开出富裕路
-
作者:史直 天心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军峰山 砖瓦房 大队 富裕 果实 社员 桔树 收入 生产队
-
描述:,就会名扬远近,招人羡慕。许多社员辛苦一年,到头来还是超支户。是什么原因使翠云的群众这样穷?原来,在那动不动就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里,他们一年到头只能在人平9分
-
重踏边关路
-
作者:张化声 来源:源流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万大山 边境公路 马头山 东兴 边关 第二故乡 越南 越野车 旅游团 国境线
-
描述:80公里的速度,迎着玉桂八角飘香的清风,向白云缭绕的十万大山进发。这一路上经过的村镇,大都是我们过去在东兴工作20年里,多次用两脚丈量过的地方,一山一水都是那么亲切。但日新月异的边境,又使我们感到处处都是那么陌生……秋高气爽,云开雾散。汽车绕过一座座金色的果山,穿过一片片翠绿的蔗林,我们恍然发现,界河对岸那个马头高昂的熟悉山影,已经巍然耸立在眼前。"啊!马头山!那就是越南的马头山!……"想不到,转瞬之间
-
人在路上 路在心中
-
作者:洲路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人在路上 路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