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27)
期刊文章(1080)
学位论文(47)
会议论文(33)
图书(2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58)
地方文献 (95)
地方风物 (19)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11)
非遗保护 (8)
文化溯源 (5)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713)
2013(252)
2011(365)
2010(1065)
2009(506)
2008(373)
2007(196)
2006(131)
1987(19)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21)
解放日报(8)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
劳动报(2)
近代史研究(1)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当代小说(下半月)(1)
房地产时报(1)
浦东开发(1)
孙诒让《周礼正义》、陈点校本误读失校辨正
作者:刘兴均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陈点校本  标点  校勘 
描述:晚清孙诒让《周礼正义》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瞩目。但现在的四种版本讹误在所难免。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它参考了乙巳本和楚本,择其众本之长,将其文字的讹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标点亦精
《金瓶悔》作者应是
作者:李保雄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悔》  作者    文学风格  小说  文学评论 
描述: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贞。其理由是:小说中隐含贞“yan州、息阉居士、九友斋、元美、藏经阁”等名号;书中有贞家乡太仓的影子;“金吾戚里”有“我嵌在里边意”;贞对《金瓶梅
昆曲·牡丹亭·卓文君——感受沈昳丽
作者:龚孝雄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昳丽  演员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昆曲艺术  艺术形象 
描述:你久等了”。烛光摇曳,她本很素净的脸有了些许生动,但仍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 从1月上旬开始,沈昳丽就全身心投入新戏《司马相如》的创排,到2月9日演出完,人累得瘦了一圈。有了假期,最大的心愿自然是足足地睡一觉了。 玻璃墙外,车流涌动。雨丝串串,在彩灯的照射下,映出梦幻般的灯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着细雨的衡山路,在烛光摇曳的“时光倒流”,我们开始了这次相约许久的对话——关于沈昳丽和她所从事的昆剧事业的对话。
我心中的梅
作者:张婉莹  来源:初中生学习(中文阅读新概念)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华民族  梅花  咏梅  毛主席  宋代  品质  象征  对象  感受 
描述:我从没有养过梅,但我却见过,而且真真切切地被它震撼了。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赞颂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中华民族高贵品质的象征。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梅;毛主席也写
产品特质是成功的关键——吴忠为安全产业把脉
作者:赵华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息安全产业  产品特质  信息安全产品  测评认证  安全技术  国家信息安全  发展前景  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  信息安全市场 
描述:策性极强的特殊产业,政策好就会很好的发展,如果政策跟不上去,就不可能很好的发展(下面以问答形式叙述:记者简称“记”,吴忠简称“吴”)。
从挫折中爬起来又是另一番感受--访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
作者:王艳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营销手段应该与第一次不同"  济南市山大北路77号,三株集团总部董事长办公室的墙上,醒目地挂着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画像.喜欢哲学、欣赏毛泽东军事思想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中--在吴炳新看来,这是自己一次创业曾经辉煌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挫折中爬起来,又是另一番感受”——访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
作者:王艳  来源:中国市场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三株集团  董事长  一次创业  品牌的生命力  史玉柱  二次创业  中国市场  毛泽东军事思想  营销手段 
描述:容、稳健与自信,吴炳新的形象就这样在记者的视线中定格……
安国教复调
作者:王安国  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复调  复调  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描述:安国教复调
应麟与《文心雕龙》
作者:汪春泓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麟  文心雕龙  困学纪闻  玉海 
描述:了后世在编纂同类文献时,《文心雕龙》在编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此几乎形成了一个编纂传统。
心学特征浅释
作者:于明泉  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  王阳明  陆象山 
描述:陆象山是南宋理学家,陆心学的创始人,他在朱熹的说辩中,提出了以心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强调心与理的统一。明代王阳明继承了陆象山的观点,该文介绍了陆心学的主要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