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世俗选材与民俗观照
作者:杨振良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观  汤显祖  杜丽娘  世俗  选材  戏曲文学  民俗性  文化思想  戏曲研究 
描述:明代前后期的文学性质不同,前期与民俗性比较密切,属于民间大众;中晚期之后的文学由于已进入了文士个人创作与精神解放的文艺思潮,在当日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出现的作品,无疑可视为文化思想转型的产物,属于市民阶层。因此学界前贤对汤显祖戏曲作品的研究观察点,便透过晚明心学思潮的
袁世凯、蒋介石、陈济棠的 卜筮、堪舆、星相迷信
作者:杨锡龙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卜筮  袁世凯  蒋介石  陈济棠  迷信  《易经》  《周礼》  社会力量 
描述:响皇室贵族、达官巨贾、平民百姓的社会力量,于是大量奇闻,不胜枚举。远的且不去谈它,近代几位政治人物事迹就让人深思。
迷信权威
作者:张森奉  来源:龙门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华严经  北宋  注解  菩萨  斯大林时期  济南  猪肉  个人崇拜 
描述:北宋年间,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访济南监镇宋保国。宋保国将王安石写的《华严经注解》拿出来展示。苏东坡仔细一看,说:"华严经本来有81卷,现在却只有1卷,这是怎么回事
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者:张卫东  来源: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书本  迷信  孟子 
描述:“尽信书不如无书”,意即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语出《孟子·尽心下》,宋代陆九渊也有“呜呼,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说法。
浅析冯梦龙的世俗情怀
作者:程海燕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汤显祖  明代中叶  重情  合理性  思想界  山歌  徐渭  理欲  文学 
描述:明代中叶以后,思想界对"存理灭欲"的说教大加挞伐,他们宣扬理欲统一,充分肯定情欲私利的合理性。与此相对应,文学领域涌现了一批重情的作家,他们为情申辩,为情讴歌,并以传情为己任,如徐渭、汤显祖。冯梦龙也是其中成绩卓著的
传统文化的世俗讲究
作者:何乐为  来源:成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俗讲  王安石  文学家  风俗  联语  北宋 
描述:贴“喜”字的风俗新婚贴“喜”字的风俗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关。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见有富绅马氏在门楼上挑出一盏灯彩,出联择婿,联语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考试时,考官也出联征对,联语是:“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第一段]
疑处有佳、特立独行及其他
作者:赵畅  来源:党政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特立独行  言行举止  汤显祖  世俗 
描述:读报看到一个材料,汤显祖在给老朋友岳石帆的信中写道:老兄来信说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常为世人所怀疑、困惑、不能接受。其实,恰恰是"疑处有佳"。如果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为世俗叫好,又有什么意思?正因为平时
王安石治病不迷信
作者:广井  来源:卫生科普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治病不迷信
“真”的“俗人”晏几道——浅探小山及词与庄子思想
作者:范丽华  来源: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  庄子  真人  悖离  世俗 
描述:晏几道为宋初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以其不合于世俗的生活理念及“真”的写作风格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究其思想根源,庄子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他又在某些方面悖离了庄子的思想,以其地道的“俗”的方式
《邯郸记》的世俗内容与文人体验
作者:郑艳玲  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记》  《邯郸记》  卢生  卢生  黄粱梦  黄粱梦  世俗生活  世俗生活  文人体验  文人体验 
描述:欲的背景,其政治现状则是黄粱梦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