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1)
报纸(211)
图书(14)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5)
地方文献 (62)
地方风物 (17)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81)
2013(32)
2012(39)
2008(22)
2006(17)
2004(12)
1995(6)
1993(6)
1983(3)
1961(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9)
德州日报(4)
青岛日报(2)
西安晚报(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考古(1)
贵阳日报(1)
莲池周刊(1)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
今晚报(1)
淮北相山土壤螨多样性调查
作者:张婉娴 胡展育 张旭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土壤  土壤  多样性  多样性  相山  相山 
描述:r指数为2.687,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815,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0.090.3种采样点中,样地Ⅱ的多样性指数高,而样地Ⅲ的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
《牡丹亭》出评(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青花瓷的一帘幽梦
作者:刘明杉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上海博物馆  顺治时期  价值观  杜丽娘  钱塘江  月洞门  柳梦梅  瓷器 
描述:小小先与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宰相之子阮郁相爱,并以诗盟誓:"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然而他却在家庭的压力下抛弃了她,阮郁成了苏小小心中解不开的结。
从白版《牡丹亭》喜欢昆曲
作者:孙珉 刘晓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受访者:孙珉采访者:刘晓 “我现在在大学里给我的学生们美育课,涉及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概念时,会讲到昆曲。给他们看得最多的也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作为“迷龄”超过十年的“老戏迷”,与传统
相山庙“飞”茶杯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新年来临之际,淮北市收藏协会的会员们收到了一件可爱的礼物—— — 一个印有相山庙风景图的陶瓷茶杯。据悉,收藏协会每年都积极地开展系列收藏文化活动,到了年底还要给会员们准备新年礼品,让会员们快快乐乐喜迎新年。 □通讯员 徐远东 
奋力推动城镇化发展迈新台阶
作者:谭晶纯 李汉勇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奋力推动城镇化发展迈新台阶
刘绍铭:闲话闲适()
作者:刘绍铭  来源:时代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天已成历史的记忆。有些还可以在中学生的课本中听到回响,如朱自清的《背影》,或俞平伯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我们今天的“小读者”,再也不会有耐心去听冰心的《病榻呓语》了。许地山的散文有鲜明的淑世意识,可惜文字古板无味。梁遇春小品深得19世纪英国familiar essay神髓,有望成大家,只恨天不假年,二十六岁青青的年纪就逝世。 五六十年前的散文,今天还耐读的应该是鲁迅的杂文和周作人的随笔。所谓“耐读”就是文字和内容经得起一看再看。譬如说鲁迅给香港青年讲的话《老调子已经唱完》,今天听来依然有“警世通言”的味道。他说: 老调子将中国唱完,完了好几次,而它却仍然可以唱下去。因此就发生一点小议论。有人说:“可见中国的老调子实在好,正不妨唱下去。试看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满洲人,不是都被我们同化了么?照此看来,则将来无论何国,中国都会这样地将他们同化的。
残菊飘零满地金(
作者:张梦 张九玉  来源: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可怜   
描述:残菊 宋·王安石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1) 掇(2)得一枝犹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王安石性命论思想研究()
作者:丁四新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现当代中国,王安石(1021—1086)一直是学界热议和研讨的重点对象之一。当然,这与19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政治长期动荡不安和急剧变革的历史命运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在众多的研究著作中,荆公的性命论思想也受到了学者的高度重视,贺麟、陈钟凡、钱穆、侯外庐和陈植锷
清溪纸麒麟舞文博会 东莞人黄鹤林首次带纸麒麟文博会,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号馆东莞非遗展览中,工作人员向市民展示麒麟制作方法。 搜会 昨日,东莞清溪村人黄鹤林一直在低头捣鼓着他的纸麒麟,周围嘈杂的人流似乎与他无关。这是从爷爷手上传下来的手艺活,而他又将它传给了11岁的小儿子。手绘的麒麟头并不便宜,黄鹤林的喊价是2500元一个,出乎他的意料,居然在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