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5)
期刊文章(23)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1)
地方文献 (7)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
2013(3)
2012(4)
2010(7)
2005(3)
2000(1)
1999(1)
1984(1)
1983(1)
1963(1)
按来源分组
牡丹晚报(2)
陕西日报(2)
解放日报(2)
人民日报(1)
艺谭(1)
都市消费晨报(1)
南昌高专学报(综合版)(1)
社会科学杂志(1)
新闻三昧(1)
论《聊斋志异》创作题材的三个源头
作者:朱振武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  《聊斋志异》  “三言”  市人小说  文言小说  “二拍”  创作题材  《牡丹亭》  民间故事 
描述:,人们作过很多研究,下面一种观点似乎最值得注意:《聊斋》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熔雅文学与俗文学于一炉”,蒲松龄的小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小说”创作的一些传统,更重要的是从“市人小说”创作中吸取了营养,从而成为全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光辉总结”①。《聊斋》创作“雅俗结合”,多方面汲取了文人小说和市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结晶。如在取材上,蒲松龄不仅继承了文人小说“志怪”、“传奇”的传统题材,并有所拓展,而且对市人小说里一些新的题材内容加以吸收,还把一些民间文学的题材内容也揉进他的小说,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聊斋》的容量,并呈现出审美趣味的多层面性。“人们的艺术偏好也可以按照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一致概念加以解释。按照这一概念,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似乎与她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一致的作品。”②由于《聊斋》取材的广泛,不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