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道、、性:认识论视域下陈景元哲学的三重境界
作者:代玉民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认识论         
描述:,通过“气”贯通为一“冲和”整体,落实于“治身”、“治天下”的实践中.
鞭策公权应是365天常态
作者:   来源:今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鞭策公权应是365天常态
岳麓书院山长庆述评
作者:丁平一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曾国藩  翰林院  述评  教学方法  山长  墓志铭  书院教育  道德教育  黄爵滋 
描述:同考官,广西学政,咸丰二年(1852年)加三品卿衔(参见曾国藩撰:《翰林院侍读学士君墓志铭》)。
19世纪音乐史
作者: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 王昭仁译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音乐史  世界  世界  近代  近代 
描述:19世纪音乐史
恶的政治之维:陆九渊恶论发微
作者:赵荣华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政治维度 
描述:,就必须诉诸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国传统儒家对于圣人除恶尽净的信心和圣王执政的信念,使得中国传统政治观始终无法摆脱人治与德治的色彩。
作者:张福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幽默  文心雕龙  李白  诗艺  仕宦经历  陌上桑  苏轼  王安石  内涵  欧阳修 
描述:《诗·卫风·淇奥》云:戏谑兮,不为虐兮。毛传以为,谑就是开玩笑。李白《陌上桑》: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说明谑与调笑的关系。谑在这一内涵上,与谐相近。《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
孔子诗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礼官制度中的诗教
作者:吴昌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三百  诗教  乐教  孔子  周礼  礼官    赋诗 
描述:關乎政教文化,是周代詩教的基礎。
(二) 周代詩教主要由禮官負責,其授受途徑有二──樂官詩教與國子詩教。
(三) 周代樂官詩教以服務典禮儀式的奏樂歌詩為主,樂「」乃其核心精神。
王安石的“风流债”
作者:暂无 来源:渤海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春朗诵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诗,可感知他是位热爱生活的人;只是在当代某些热衷于搞权色交易的官员看来,王安石绝对是个“另类”, 他虽官至相位,不仅家中红旗不倒,外面也从未彩旗飘飘。 倒是他的夫人过意不去,亲自张罗为他纳了位美貌小妾
专栏:王安石的虱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软体动物 阿专栏 王珪,字禹玉,北宋成都华阳人,后来跟他叔叔王罕迁到了安徽。王珪幼年失怙,全靠他叔叔王罕抚养成人。后来王珪官越当越大,超过了王罕,王罕怕侄子膨胀,每次写信都嘱咐“以盛满为戒
茶山与《周礼》
作者:彭林  来源:北京图书馆馆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郑玄  “三礼”  王安石  成书年代  周公  致太平  大司乐  著作时代  大司马 
描述:罪,谪居于长髻、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