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作者:蒋星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还魂记  还魂记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惊梦  惊梦 
描述:惊梦》《寻梦》三出,如果把《游园》《惊梦》作为一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
导演青春版《牡丹亭》的心得
作者:汪世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牡丹亭  牡丹亭  现代观众  现代观众  汤显祖  汤显祖  寻梦  寻梦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演员  演员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白先勇  白先勇 
描述:在详细阐述我导演青春版《牡丹亭》这个戏之前,我先从宗旨、构思与布局几方面,总结一下我的导演理念。宗旨:重造一个昆曲的舞台新形象,以青春主打(故事、演员、观众),追求现代美(表演、舞台、音乐)与古典
臧懋循与冯梦龙:音乐基础上的改本
作者:史恺娣 殷小鉴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臧懋循  冯梦龙 
描述:本文从作品结构、语言、韵律、意象及人物等方面入手对汤显祖的《牡丹亭》、臧懋循的《牡丹亭》改本(《还魂记》)以及冯梦龙的《风流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后两部改本都力图对原版剧本进行修改,使之符合正统
论《牡丹亭》英译策略的运用和局限
作者:魏城璧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翻译  古代戏曲翻译  涵化  涵化  异化  异化  英译《牡丹亭  英译《牡丹亭 
描述:、诗词及声情翻译,并窥豹涵化及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和效能。透过原文及三种译文的比较,不难发现涵化及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中西文化差异,可是译者必需注意两者的具体应用及平衡。
廖琪瑛多彩的越剧人生
作者:励栋煌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越剧  现代戏  浙江省  电视剧  演员  牡丹亭  小生  角色  演出  人物形象 
描述:廖琪瑛,越剧陆派女小生,国家一级演员。杭州临安人,1966年9月出生,1980年考入临安越剧团"艺训班",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从艺历史。她扮相俊秀,嗓音柔亮,唱腔主攻陆派,范派、王派
精心塑造的“乔小青”:昆剧新秀胡娉的艺术之路
作者:薛年勤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昆剧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娘  浙江省  文化部  表演艺术  冯梦龙  戏曲演员  女性形象 
描述:剧作品《乔小青》首次亮相就获得了优秀剧目奖(金奖),其主演——浙江昆剧团第五代的昆曲新秀、万字辈的昆剧优秀兰花胡娉,获得了优秀表演奖(金奖)。该剧根据明
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始末
作者:汪世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以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为班底,由白先勇先生领衔创排,两岸四地专家共同打造而成.这些成员里,白先生长居美国,我家在浙江,还有分散在香港、台湾、南京等地的人员,我们走到一起,可说是个“凑拢
青春版《牡丹亭》的总导演汪世瑜
作者:白先勇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个看法:作为现代昆曲的导演,对昆曲的演唱法则、美学原理也应当有深刻的认识及体验,才能导出一部真正的昆曲来.当然,最好导演本人就曾当过昆曲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基于此项理由,青春版《牡丹亭
《牡丹》能有多危险?:文本空间、《才子牡丹亭》与情色天然
作者:华玮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牡丹亭  《才子牡丹亭  戏曲评点  戏曲评点  情色语汇  情色语汇  文本空间  文本空间 
描述:色语汇与论述的讨论,呼应近来对十八世纪中国知识文化的研究,指出此段常被视为"思想贫瘠平庸"或"与晚明断裂分离"的时期,其实并非如此。最后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才子牡丹亭》的批语及对之持续的批评与阅读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作者:郭梅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描述: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