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37)
期刊文章(1220)
图书(41)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72)
地方文献 (23)
才乡教育 (15)
红色文化 (9)
宗教集要 (8)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01)
2012(244)
2010(405)
2004(30)
2002(23)
2001(27)
2000(61)
1997(63)
1980(13)
197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
传记文学(38)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博览群书(7)
作家文摘报(4)
中国收藏(2)
侨协杂志(2)
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今传媒(1)
人物(1)
“不容青史尽成灰”:和他的《传记文学
作者:张昌华  来源:人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记文学  成灰  回忆录  胡适  陈立夫  张学良  发刊词  台湾  民国史  办刊宗旨 
描述:传记文学》的发刊词是亲撰的。他在办刊宗旨中说:"《传记文学》是以传记为领域的一种文学,任何与传记有关的文字与资料,都是传记文学的作品。"
:“野史馆长”
作者:暂无 来源:今传媒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馆长  野史  中国近现代史    1921年  学者 
描述:(1921年—2000年),著名中国近现代史权威学者。原名宗向。生于辽宁锦县,祖籍河北芦台。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山东、上海、南京,抗战胜利后入西南联大,复员后分由北大毕业。1950年由香港
“不容青史尽成灰”――和他的《传记文学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文摘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旅美史学家德刚说“()以一人而敌一国”,这成为一则语萃,在华人史学界流传。 (1921-2000),祖籍河北芦台,生于辽宁锦县。“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山东、上海、南京,抗战胜利后
安:用一生信守生死诺言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周末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根据安事迹改编制作的电影《生死诺言》海报 ● 安先进事迹报告会暨《生死诺言》首映式 口张子秋 特约记者 范福宽发自山东新泰 安,1923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原籍
:"野史馆长"
作者:暂无 来源:今传媒(学术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两岸的文士因为各受其主的关系,许多史实难免不受歪曲"的现状,加之受胡适对传记文学鼓吹的影响,又不愿靠别人发饭票过日子的,在胡适、毛子水、沈刚伯等前辈的鼓励下,创办了<传记文学>.
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怀师父 念师娘──写在先生
作者:陈薇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怀师父 念师娘──写在先生
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不容青史尽成灰──和他的《
作者:张昌华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不容青史尽成灰──和他的《
德刚先生追思纪念:白马社诗人德刚教授
作者:浦丽琳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德刚先生追思纪念:白马社诗人德刚教授
德刚先生追思纪念:一颗温柔的心──侧写德刚大哥
作者:赵淑敏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德刚先生追思纪念:一颗温柔的心──侧写德刚大哥
韵洁:中国互联网络之父
作者:刘菁菁   来源:计算机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韵洁:中国互联网络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