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追宋明 艺趣发新枝——清人乐钧《耳食录》艺术谈
-
作者:胡子远 赵伯英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人 笔记小说 华夏民族 司马迁 阅微草堂笔记 艺术形象 多角度 多侧面 统治者 清代文学
-
描述: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
精诚所至墨花香——王安石老师书艺生涯
-
作者:方永柏 来源:书法艺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精诚所至墨花香——王安石老师书艺生涯
-
谈鱼雁传书——补白
-
作者:暂无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鲤鱼 书信 典故 信使 宋代词人 古代作品 汉乐府 清平乐 晏殊 理解
-
描述:“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这是宋代词人晏殊在《清平乐》中的两句话。在古代作品中,常用“鱼传尺素”和“鸿雁传书”的典故,似乎“鱼”和“雁”是传书递简的忠实信使。应怎样理解这两个典故? “鱼传尺素”之典故出于汉乐府《饮马
-
谈吴梅的戏曲序跋
-
作者:王卫民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序跋 西厢记 曲律 长生殿 汤显祖 故事情节 传奇杂剧 桃花扇 心得体会
-
描述:那么这些短小而又精炼的序跋则真正体现了吴梅先生的美学思想和研究功力。吴氏南北奔走、节衣缩食,收藏古曲本600余种。每得一本总要认真阅读,细细琢磨,并把心得体会写在书前书后或发表在出版物上。门生任讷(中敏)先生曾辑录94篇成《霜崖曲跋》三卷收入《新曲苑》(中华书局1940年出版)。后来徐益藩先生又辑《霜崖序跋》54篇加以补充(发表于1942年《戏曲》三辑)。1979年任先生嘱我重新辑录,先后得200余篇。编选《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出版)时,我从中选出专门谈论杂剧传奇的89篇和专门谈论曲史、曲目、曲集的20篇,分别起名《瞿安读曲记》和《瞿安序跋》收入其中。以上诸编与吴氏全部序跋虽有较大差距,但重要篇目基本上都包
-
谈中国古代的悯农诗
-
作者:鞠志强 闫涛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劳动人民 统治者 统治阶级 战争 中国古代 闲田 租税 王安石 艺术特色 官府
-
描述:分析欣赏悯农诗的艺术特色,而是试图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中国古代的悯农诗,一部分出自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歌谣;一部分来自那些不愿与统治者为伍的读书人,他们隐而不退,仍有赤子之心,仍
-
别一样的情怀(王英琦散文创作谈)
-
作者:赵志英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创作 美学风貌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女作家 新时期 男性作家 创作经历
-
描述:琦的创作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了女性心灵的历程。此外,从女性文学的特色“情”胜于“理”出发,详细论述了真诚乃是她文章魅力之源泉。最后文章比较了其他几位女散文家的创作,从而揭示了王英琦散文独特的艺术感觉及美学风貌。
-
当代婚恋作品局限性琐谈
-
作者:朱玖昀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琐谈 爱情文学 文学作品 婚外恋 枣花 刘绍棠 编剧 悬崖 家庭 铜锁
-
描述:众多青年男女的结合,众多家庭的组合,往往多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圈子内由于诸外力(家庭、社会、舆论等)的作用下凑合而成的,这种爱情的基础势必是不牢固的,甚至是始终不具备的。又由于在每个青年男女心中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个异性偶像,而现实中所找的配偶却往往离之甚远,当生活中出现与心目中的偶像相接近的异性时,不甘寂寞的心就会萌生出一种热切的向往,自制力强的、不以感情为重的可以压下这股激情,而感情汹涌的则极易酿成婚变的风波…… 当代文坛上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几乎所有引起轰动、震颤的爱情文学作品都是与婚外恋有关的,但这些作品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上的局限,很难走出婚外恋的阴影,多给人以晦涩、凝重乃至压抑的感觉,令人同情、令人深思,却绝少令人振奋。
-
杜丽娘的潜意识——与祝教授谈《牡丹亭》
-
作者:于乐庆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潜意识 牡丹亭 汤显祖 情感意识 封建礼教 离魂 隐意识 理性 曲词
-
描述:个人正在编写《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他担任《秋湖戏妻》、《倩女离魂》、《桃花人面》、《比目鱼》和《牡丹亭》的“批评”工作。突然,他把话题一下转到《牡丹亭》上:“你给学生讲过意识和潜意识哲学课,咱们今天主要谈谈杜丽娘的潜意识,好吗?”我点点头。祝:汤显祖在《标目》里说:“世间只有情难诉。”难述之情,不是浮情,而是深层潜藏的情感意识。这是全剧的眼目。于:作者在《题词》里说:“丽娘梦其人即病”,“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
-
生活应是一首诗——谈夫妻间的心理调适
-
作者:苏鸿启 来源:中国卫生画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调适 丈夫 妻子 夫妻关系 婚姻问题 性格 “互动” 男主角 赞语 改进和完善
-
描述:婚姻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改进和完善它。夫妻关系的心理调适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调适,问题在于夫妻双方怎样主动。好的夫妻应该是对方内在潜力的发掘者,是使对方个性充分发展的引导者。本文以一个生动的例子精辟地论述了这一问题。
-
“春归”漫话——谈《牡丹亭·惊梦》与诗词曲中之“春归”
-
作者:金志仁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诗词曲 牡丹诗 杜丽娘 归来 白居易 中国戏曲 皮日休 伤春 开花
-
描述:丹当春尽才开花,故有此反问。整句意为牡丹虽美,但它开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