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63)
报纸(352)
学位论文(20)
图书(18)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81)
地方文献 (67)
才乡教育 (4)
红色文化 (4)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205)
2013(42)
2011(84)
2003(24)
2002(18)
1999(35)
1997(28)
1996(32)
1992(17)
1991(10)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19)
文史知识(13)
古典文学知识(9)
青年时报(8)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连环画报(1)
新财富(1)
学术界(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谈物·漏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计时器    滴漏  汉代  计时工具  刻度  王安石  铜壶  时间观念  水壶 
描述:样的时间观念呢?《民俗志》中,萧放的文章就通过人们庆祝春节的种种活动,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毒药”
作者:徐莉莉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毒药  治病  医师  周礼  药性  素问  职官  良药  医事  古代 
描述:在现今生活中,说到毒药二字,人们往往谈虎色变,会马上联想到中毒和死亡。可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二、三千年以前,毒药却是治病救命的良药。有古书材料为证。《周礼》一书记载古代职官的设置及各职官职责,在医师下记道: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在疡
“年龄”
作者:俞晓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年龄  日知录  文王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孔子  顾炎武  周礼  秦始皇  立论依据 
描述:以为岁名。由此可见,称岁为年
“九锡”
作者:蒋宗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羊传  王莽  公元年  三国志  身份地位  功臣  诸侯  周礼  文献记载  汉武帝 
描述:据现有文献记载,古代封建帝王尊礼殊勋功臣的最高礼遇是九锡。(锡即赐。《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不过,透过历史的迷雾,更确切地,九锡表面上是帝王遵礼殊勋功臣,实际上往往是左右朝政的权臣
晏几道《虞美人》词
作者:张鸣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虞美人》    抒情艺术  艺术风格 
描述:在小晏词中,本篇可能算不上最上乘的作品,初读之下,很可能会觉得抒情比较浅显,语言比较浅直。但是,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过它的人,对最后一句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的优雅场景,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旦领会了最后
《周礼》“乐德”
作者:邓安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道德精神  忠孝  “忠”  “中” 
描述:以“中”为忠孝之“忠”,以“庸”为“有常”,认为“中、和、祗、庸、孝、友”都是指道德精神。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作者:钟振振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桑  晏殊  时新  燕子  珠玉词  士大夫  北宋  民歌  心理独白  风味 
描述: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珠玉词》中,士大夫阶级的高雅、闲愁气息甚浓。但也有例外,如《破阵子》就清新而欢快.略具民歌风味: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沉醉重阳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作者:泠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故乡  况周颐  民族融合  晏殊  京城  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  辛弃疾  字长 
描述:宴饮重阳,佩紫簪黄,本是佳节佳景,却因主人公的悲凉情怀,而唱出了一曲断肠的清歌。刘过欲访朋友辛弃疾,却因故无法成行,遂填词解释缘由,于是,就有了相隔几百年的文人凑到一起合演的一场戏。花间尊前的词到了金代,受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的影响,起了一些变化。几首咏茶小词,便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浪花。
落花微雨相思——吟晏几道《临江仙》
作者:泠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李清照  落花  相思  微雨  贾宝玉  小山词  感悟  作品  琵琶 
描述:称解人之作。
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杜丽娘“至情”
作者:姜伯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寅恪  杜丽娘  至情  《吴宓日记》  新资料  汤显祖  古典 
描述: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吴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