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段对同义名词的辨析
作者:马景仑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义名  文》  同义词  《左传》  词义差  《周礼》  浑言  古汉语  析言 
描述:文》段对同义名词的辨析马景仑同义词是指某一语言的词汇系统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语言。在古汉语中,有许许多多同义词。它们的存在,大大地丰富了古汉语的词汇
王安石<<老子>>研究
作者:李兰芳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有与无  有为  无为 
描述:王安石<<老子>>研究
“经·传··疏”小议
作者:赵汝成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谷梁传  古代典籍  注释  封建时代  儒家    礼仪  周礼 
描述:笔者所说的“经”、“传”、“”、“疏”属于古代典籍,四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是被儒家列为经典的著作。如《诗》、《书》、《易》、《周礼》、《礼仪》、《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文选》旧辨正
作者:王华宝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选》  《史记索隐》    《文选考异》  《尚书·泰誓》  郑玄  汉书  《周礼正义》  《上林赋》  同义连用 
描述:《文选》旧辨正
“琮”
作者:陈昌远 王琳  来源:华夏考古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南京博物院  考古研究所  黄河流域  文物保管委员会  玉器  江苏吴县  《周礼》  《周礼正义》  新石器 
描述:“琮”
“问”
作者:李文寿  来源:山西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以资切磋  中华民族传统  伴随问题  《周礼》  自我暴露  《尚书》  信息时代  生而知之  信息媒介 
描述:「问李文寿人生在世,谁能不问?问,是人之常理,我们提倡广问、深问,不耻下问。问可解疑。韩愈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要解惑,问就在所必然。学生时代,更是舍问就不能尽其职。面对书本,面对
“当春乃发生”
作者:周正举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瀛奎律髓  胡应麟  锦官城  杜甫  好雨  上元  刊误  纪昀  杜诗 
描述:唱。
论以礼《诗》与以诗《诗》
作者:陈戍国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诗》  以礼《诗》  以诗《诗》 
描述:以礼《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诗》、以诗《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诗三题
作者:张福勋  来源:文科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法  王安石  《诗家直说》  宋诗钞  杨万里  “心”  “诗法”  宋诗纪事    唐诗 
描述:一字无来处”,从唐诗那里“拿来”许多可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又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往往变唐人诗意而用之,既“夺胎,又“换骨”,于是乎,你的东西也就变成我的东西了.这正是宋人极聪明处,也是宋人变唐诗、而又有别于唐诗之处.诗用“翻案法”便是一例.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三刘浚《重阳》“不用茱萸仔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引杨万里评此诗“得翻案体”.又明谢棒《诗家直说》云:“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王绩曰:‘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左思曰:‘功成不受爵,长挥归田庐’.太白曰:‘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王、李二公善于翻案”.说明“翻案”一法,是古人作诗常用的.
论汤显祖的文学理论及其文气
作者:周锡山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学理论  文气  儒道佛互补  平心定气  《老子》  中国文化  文学创作  自然灵  华东理工大学 
描述:“临川四梦”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具有视界高远、境界宏深的特点,处于当时中国和世界文坛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