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诗经》“赋比兴”的五种阐释
作者:李秀梅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赋比兴  经学  文论 
描述:在对古代有关《诗经》“赋比兴”的阐释作一梳理,将这些阐释类归为文字训诂之说、善恶说、显隐说、正变说和盛衰说等五种,并略作说明。
周礼规范下的《诗经》婚恋诗歌创作
作者:丁进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正礼  变礼  诗经  婚恋 
描述:,那些“淫奔诗”的说法是对“变礼”的误解。
周礼与文学
作者:丁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礼记  诗经  神话  金文 
描述:诗歌批评体系。 周礼本身有一个诗乐体系,作为礼乐制度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风、赋、比、兴、雅、颂“六诗”是《诗经》的前身,因此,没有周礼就没有《诗经》。“六诗”体系在总体上稳定的同时,具
襄樊“穿天节”考辨
作者:杜汉华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辨  襄樊  南北文化  民俗文化  故事背景  王应麟  闻一多  楚文化  周南  诗经 
描述:》说:“襄阳
“好”(hǎo)逑乎? “好”(hào)逑乎?
作者:王晓维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  高中  形容词  君子  教材  汤显祖  牡丹  诗经  七出  塾师 
描述: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开头有老塾师诵读《诗经-关雎》的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情节,教材把其中的“好”注为hào.这是错误的。 “好
比兴研究回顾
作者:袁长江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诗歌创作理论  六义  周礼  六诗  诗经  郑玄  用诗  创作方法  赋比兴 
描述:错误的。《周礼》在《大司乐》中规定
贵有疑”的精髓
作者:肖川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现问题  认知冲突  学习者  爱因斯坦  培养学生  数学  陆九渊  教学  认知结构  思考习惯 
描述:贵有疑”,古人多有论述。宋代大儒朱熹就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王安石研究”的清地位
作者:童强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研究  李绂  浙东学派  乾嘉考据学 
描述:据学者一样,李绂等人与浙东学派的研究都体现了求实精神,所不同的是,乾嘉学者的史学考证侧重地理名物训诂等方面,而李绂等人则偏重史实的考证,他们都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略论先秦礼的三次发展
作者:黄辉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礼  周礼  孔子礼  荀子礼 
描述:西周时期,周公对传统的礼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德”与“刑”的初步内容,开启了后世礼向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展的道路,但周礼本身还比较混沌;春秋时期经过孔子以仁释礼,礼中开始充实道德的内容,为后世展现
浅析陆九渊“为人”的教育思想
作者:张二平 徐丽华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思想  做人 
描述:为人”的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他认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核心,做人最重要。他提出做人要先立乎其大志、明辨义利、堂堂地做人,并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作用。研究陆九渊教育思想,对于今天实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