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3(1)
2008(1)
2004(1)
1998(1)
1997(1)
1984(1)
1982(1)
按来源分组
艺谭(1)
红豆(1)
政协天地(1)
编辑学刊(1)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社科新书目(1)
文学报(1)
当代文坛(1)
论“荷花淀派”的艺术变迁
作者:艾斐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犁  荷花淀派”  刘绍棠  艺术变迁  从维熙  作品  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  艺术风格  《铁木前传》 
描述:代表作家,代代相承相袭地保持这一流派的固有特点和风格。 这种认识虽然普遍为人们所赞同、所接受,但在本质意义上,却违悖了文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任何时代的任何文学,只要它一旦停滞下来,抑制了创造性,就必然要失去生机,趋于萎顿和颓唐,再也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蔡楠和“新荷花淀”系列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杨晓敏 在当代小小说领域,蔡楠是能够把传统语言、现代结构和人文精神糅合到一起的作家。白洋淀这块丰沛、奇幻的土地,成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蔡楠的生活史和观察史以及萦绕心头的精神家园。他的“新荷花淀
蔡楠:“新荷花淀派”大有可为
作者:暂无 来源:社科新书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蔡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小小说艺委会主任、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先后被评为“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新世纪中国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 蔡楠是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的。他走上这条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写小说是我生存的一种方式,人生到处充满了精彩的小小说,我有责任和义
蒲柳风情 运河乡音
作者:施秀平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大运河  北运河  蒲柳  短篇小说集  肖洛霍夫  中篇小说  荷花淀  新时期 
描述:中,有三十多年生活在运河滩的蒲柳人家。他对那里的人情世态、地理风貌、民风习俗实在是熟悉到家了。他小时就酷爱自己的家乡运河滩。那里的人民善良,风光美好。他在那里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穿着花兜肚,滚喜床;村前村后,田野河边,渡头路口,到处都是他嬉戏的场所。他喝运河水,吃水中鱼长大。童年他也曾遭受三灾八难,每次都是乡亲们使他死里逃生。他与他的父老乡亲有着生死攸关的深情。运河滩养育了他,运河滩的人民使他大难不死,他无法离开生养他庇护他的运河滩,他把生命线紧紧系在农民的命运之船上。在他重新获得创作权利第一次出席文艺界聚会时即发出宣言:“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并保持“田园牧歌”风格。这正是“受人滴水之恩,必当以涌泉相报”的质朴的传统美德。他在创作实践中,始终咬住运河滩不放。运河是他的母亲
老师、老爷和低栏
作者:潘文森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工作  从维熙  职业道德  天津日报  年轻作家  荷花淀  甘为人梯  刘绍棠  毫无保留  孙犁 
描述:老师、老爷和低栏
从桑干河干了谈起
作者:叶家松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青海湖  拖拉机  海河水系  黄河源头  丁玲  描写  刘绍棠  北运河  荷花淀 
描述:北运河水鸟与白帆竞飞的场面,如今也不见了。孙犁当年描写的《荷花淀》,如今常年可跑拖拉机和马车了。真可谓"文学名作留千年、海河美景今不见",这怎不令人伤心、震惊。令人伤心、震惊的何止是当年大作家
蔡楠小小说二题
作者:蔡楠  来源: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鲤  白洋淀  白鲢  行走  旗袍  朝云  荷花淀  小乔  渔船  阳光 
描述:曾是她的家园哪!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
孙犁刘绍棠的艺术师承--兼谈“荷花淀派”
作者:王教祝  来源:艺谭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孙犁刘绍棠的艺术师承--兼谈“荷花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