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0)
报纸(107)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9)
地方文献 (17)
地方风物 (8)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45)
2012(22)
2011(22)
2009(21)
2008(10)
2007(12)
2005(4)
1991(2)
1990(2)
1973(1)
按来源分组
戏剧之家(1)
社会科学辑刊(1)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
文物(1)
民族研究(1)
宁波晚报(1)
孔子研究(1)
潇湘晨报(1)
政大中文学报(1)
风采(1)
老街,老人,繁华闹市里,寂寥南阳街,黄希林守着最后的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氏毛笔传人黄希林在检查毛笔的质量,是否真正做到“尖、齐、圆、健”的标准。图/记者辜鹏博 招牌面积被挤占,烫金大字也缩成黑底白字,杨氏毛笔的际遇,颇能在招牌
刘克为何爱用本朝事?
作者:刘洋 程章灿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克  王安石  典故  宋理宗  邸报  枢密院  宋神宗  吕惠卿  唱和诗  编修 
描述:且初入"两府"。所谓"两府",是
永不变的杜丽娘
作者:孙惠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自逗起  一梦而亡  至情至性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自《牡丹亭》问世,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的学者文人甚多,其中有大量评论是关于作品的反抗意义和人性自觉意识。进入现代以来,《牡丹亭》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杜丽娘的情爱生发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对反封建意义也有了重新的认知。通过对杜丽娘梦境发生的心理基础和作者的哲学倾向的探讨,从而了解作品永不消退的魅力。
网友“陶成局”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2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6周年纪念日。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百年工业重镇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24万同胞罹难。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英雄的唐山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顽强自救、互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在全国人民和
读书便是却
作者:乐叟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欧阳修  王安石  陆游 
描述:宋陆游认为:"病经书卷作良医."明代钱琦说:"独有书可医胸中俗气."郑成功有副对联:"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李渔则言:"平生无他癖,惟好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
刘命清对屈关系的特殊阐释:以“不得志而怨”为视角
作者:宋健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屈原  遗民  刘命清 
描述:明遗民刘命清《屈》一文指出,庄子与屈原皆因不得志而生怨情。虽然,刘氏所论不乏肤阔牵强,却揭示出、屈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从更深的层面看,屈并称的论题在明遗民中并不罕见,虽立论各有不同
海内孤本 书画两绝 元代画家何澄的《归图卷》
作者:闫立群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陶渊明  中国绘画史  持续发展  吉林省  柯九思  海内  题跋  博物院 
描述:元代是我国绘画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时期,元代初年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为数不多。现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归图卷》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件元代画家何澄的传世珍本,它被中国绘画史专著列为元代著名画迹。这一绘画长卷
李吴会:平台新朋友
作者:朱穗怡  来源:大公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吴会」刚唱罢,「李吴会」将登场。最近两岸高层互动热络,不仅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互信,更为两岸关系未来四年的发展蓝图定下主色和基调。两场会晤看似不甚相关,但其实内有乾坤。尤其是台湾方面在会前已做好「分工」: 「双吴」登陆,各有任务。 上周「胡吴会」中最吸引两岸媒体的亮点显然是双方对「两岸同属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通水———事发景县王谦寺镇霍村等16个村
作者:扈文立  来源:河北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5月20日,景县王谦寺镇霍村的部分村民向记者反映,2008年,村里向每户收了20元钱,说县里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大家为此很高兴,认为很快就可以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凝云抱峰 行思万里 小尖及其艺术
作者:孙晓枫  来源:潮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尖  王安石  水墨艺术  中国山水画  隐逸心态  笔墨语言  八大山人  文人画  山水画家  入世 
描述:经充分的表明了一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