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胡应麟《少室山房稿》板本述略
作者:谢莺兴  来源:东海大学图书馆馆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胡应麟《少室山房稿》板本述略
王安石撕稿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中学生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学家  看门人  草稿  北宋  文章  书桌  参政  书房  著名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据说,在他做参政的时候,曾写过一篇论兵的文章,题为《兵论》。有一天,一个叫刘颁的人去拜访他。王安石正在吃饭,看门人就把刘颁带到王安石的书房内用茶。书桌上放着一篇兵论的草稿,刘颁便拿起来仔细地读了一遍。
精彩的比喻 王安石撕稿
作者:王顺才  来源:世界中学生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精彩的比喻 王安石撕稿
《中原文献钩沉》(经部礼
作者:张君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原文献钩沉》  杜子春  历史文献学  《周礼注》 
描述:《经义考》卷一百二十一始予着录。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礼杜氏注》二卷,计一百八十九条。其《序》云:“观其於故书之字,正音通读,实此书之首功矣。康成注述其说而多所去取於其间。”《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今以郑注校读杜注,如《小宰》‘宫刑’及‘王宫’,凡‘宫’,郑并‘如字’,杜云:‘宫,皆当为官.’与上‘建邦’二字,及下‘官府六叙’、‘官府六属’诸文相贯。《太祝》‘振动’,郑云‘战栗变动之拜’,而杜读‘振’为振铎之振,‘动’为哀恸之恸,盖谓即《士虞礼》之拜。此胜於郑者也。《太卜》‘连山’,郑云‘似山出内气’,杜乃谓‘连山,宓戏’,则八卦画于宓戏,六十四卦重于神农,杜说为无据。《磬师》‘缦乐’,郑云:‘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杜乃读为怠慢之慢,则慢声为大司乐所禁,磬师安容有此?此杜不如郑也。其他以《内宰》‘二事’为‘丝’、‘枲’之事,以《遂人》‘兴缈’之锄为助,极合经旨,郑无异说。”今次辑佚,以孙诣让《周礼正义》为底本,马氏辑本为参校本。考马本,《乡师》“共茅葙”、“巡其前后之屯”二条误入《小司徒》,今正。《大宗伯》“吉礼”杜注当於“书亦多为吉礼”止,“吉礼之别十有二”七字,当是郑玄语,《占人》注当於“龟也”止,“玄谓”以下当是郑玄语,《锺师》“凡乐事”注当於“《三夏》矣”止,“吕叔玉云”以下当是衍文,马氏阑入,今删。又漏辑《醢人》“豚拍”、《盐人》“苦盐”、《闾胥》“既比”、《稻人》“荡水”、《内史》“以方”、《圉师》“椹质”六条,《小宰》“七事”、《小宗伯》“卜葬兆”、《眡了》、《弓人》有漏辑之处,今补。又《轴人》“弧”字注,辑《释文》“杜音乌”,《腊人》“胖”字注,辑《集韵》“补绾切,杜子春读”等杜氏音。然汉人不作音,乃後儒依义作之。故今删。今从郑玄《注》中辑录一百九十五条,较马氏多辑六条,勒为六卷。
简析郑玄《周礼注》"之言"术语
作者:李玉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术语  郑玄 
描述:"之言"术语是郑玄注释中广泛使用的一类术语,我们这里仅就《周礼注》中该术语的情况作一下穷尽性的调查研究。据我们统计,郑玄在《周礼注》中共使用了53例"之言"术语,其中"之言"51例,"之为言
简析郑玄《周礼注》“之言”术语
作者:李玉平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简析郑玄《周礼注》“之言”术语
姹紫嫣红随赋彩 赏心乐事情采自凝: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看
作者:朱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台词唱词译本  台词唱词译本  字幕译本  字幕译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描述:并向世界介绍传播,尤显必要与不易。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集音乐、舞蹈、绘画、表演、语言等要素为一体。与诗歌、小说、散文相比,戏剧又兼具有文学性和表演性。根据戏剧本身的双重属性,戏剧翻译一般可分为用于文本阅读和用于剧场演出两大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剧场演出译本细分为演员台词唱词译本和剧场演出字幕译本,并探讨了各类译本应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 本文以中国古典戏剧《牡丹亭》英译为例,从戏曲唱词、韵文台词和散体台词三个角度抽取样本,根据笔者提出的依用途不同而细分的戏剧翻译策略,将白之、张光前、汪榕培和青春版昆曲演出时的剧场字幕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四个译本各具特色,并进一步说明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用途不同--前三个译本用于文本阅读而最后一个译本用于剧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