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人才思想
作者:白应东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思想  使用人才  管理人才  积贫积弱  变法  地主阶级  选拔人才  治理国家  重视人才 
描述:法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关于如何培养、管理、选拔、使用人才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在今天仍然是足资借鉴的珍贵遗产。
王安石的「三不足」
作者:既白  来源:瞭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  现实意义  改革者  语言 
描述: 当前我国的改革大业正处于激流声中,使我常常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对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本文不论,只是想谈谈这“三不足”,是否还有点现实意义。
关于秦观生平、思想的
作者:程杰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老思想  道家思想  王安石  秦观  崇佛  科举  欧阳修  学术  熙宁  生平 
描述:他在《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中说:“某倾年血气未定,颇好方术之说,读医经数年”,他家又“世崇佛氏”(《五百罗
读《牡丹亭·惊梦》
作者:李真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大复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柳梦梅  娄江  贵族女子  尽意 
描述:
论昆曲《牡丹亭》音乐
作者:刘明澜  来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昆曲  封建礼教  柳梦梅  音乐  浪漫主义  南曲  现实主义 
描述:汤显祖不仅赋予他的剧作以进步的主题思想,而且努力使他的《牡丹亭》成为一部“场上之
赞昆剧《牡丹亭》的舞台美术
作者:刘邦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台美术  上海昆剧团  表演艺术  杜丽娘  舞美设计  牡丹亭  观众  表现手法  天幕  民族特色 
描述:能有机会在四川观看上海昆剧团的演出,真使人高兴。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除了认真欣赏昆剧的表演艺术外,对其舞台美术也留心观赏。《牡丹亭》的舞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曲“锦屏人”的幽怨之歌——《牡丹亭》之《惊梦·皂罗袍》赏析
作者:周慧珍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林黛玉  锦屏  红楼梦  赏析  戏曲家  代表作 
描述:林黛玉曾经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几句昆曲,因而觉得十分感慨缠绵,十分伤心。她听到的,便是《皂罗袍》这支“锦屏人”的幽怨之歌(事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出自明代伟大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十出
惶恐的探索——改编莎剧《无事生非》为黄梅戏的断想
作者:金芝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剧  黄梅戏  中国戏曲  莎士比亚戏剧  剧本  戏曲结构  中国观  语言  汤显祖  环境的矛盾 
描述:最佳结合之点。
试论王安石的文艺观
作者:周长春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艺观  有补于世  语言  文学  作家  诗文创作  “文”  诗歌  欧阳修 
描述:王安石不仅以其诗文创作的突出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创作理论方面,他的许多精辟见解,在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散见于王安石诗文中关于文艺创作问题的论述,联系王安石自己的创作实践,探讨一下他的文艺观。
似曾相识与记忆犹新——再认与再生
作者:燕国材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再认  再生现象  重新认识  李益  记忆心理学  称名  宋代  晏殊  认知  唐代诗人 
描述:月的时候又飞回来了,这自然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而把它们再认了出来.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前四句诗,也能很好地说明再认,其诗云:"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与外弟儿时本来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但由于战乱,分别已达十年之久.现在各自都长大了,面貌、身材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乍一晤面,虽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