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的象征思维及其戏曲史意义
作者:谢雍君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象征思维  戏曲史  象征意蕴  思维方式  生存环境  象征手法  柳梦梅 
描述:引言当我们梳理关于《牡丹亭》内涵之种种时,发现剧情中有许多不符常情常理之处。比如,杜丽娘随父母在南安生活3年,居然不知自己居住的太守府后有一大花园,而丫鬟春香偶尔一次出恭,即发现有这等一个所在(《闺
感悟三株吴炳新的《消费论》什么是社会、组织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新  决定性因素  消费  社会  感悟  繁荣  组织  美国学者 
描述:前不久,三株老总吴炳新先生从美国讲学回来。老友久未相见,热烈拥抱,其兴奋之情表明他此番美国讲学的成功。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这次讲学受到了美国学者的欢迎,我也为他的巨著《消费论》成功出版表示祝贺。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作者:胡丽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青春版  青春版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描述: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20世纪昆曲《牡丹亭》的传播
作者:王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描述:,于20世纪的各个时期,在传承古雅昆曲艺术命脉的文化精神的激励下对《牡丹亭》的传播,一方面是《牡丹亭》艺术性传播特质的体现。另一方面,文人作为接受主体的职责的改变,由受者变为传者,接受与传播之间的关系
《长生殿》与《牡丹亭》的爱情
作者:郑娇娇  来源: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长生殿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描述:《长生殿》与《牡丹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著作。但是很多人在赞扬杜丽娘至情的同时,却对李杨爱情加以否定。无论从创作者意图、剧作本身还是社会影响来看,李杨爱情都可称是真正的爱情,值得歌颂。
牡丹亭《惊梦》赏析
作者:许幸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惊梦  惊梦  六曲  六曲 
描述:送的“晴丝”,通过赏评给读者展示了一个对生活热爱对爱情渴望的深被封建礼制束缚的少女形象。
牡丹亭班沙溢头戴牡丹花雷人
作者:暂无 来源:赣东都市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由沙溢、孙菲菲、张铁林、郭凯敏主演的30集电视剧《牡丹亭》,近日在汤显祖故乡江西抚州赶拍。沙溢扮演的柳梦梅头戴牡丹花,雷倒班的记者。当天,沙溢请假离组,他戴花的造型成为媒体笑谈。女主演孙菲菲赶紧帮
牡丹花开别样红———电视连续剧《牡丹亭》抚州拍摄现场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核心提示 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牡丹亭》剧组在我市拍摄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按计划本月20日左右将完成在抚州的拍摄任务。《牡丹亭》剧组的拍摄
浅析《牡丹亭》对人性的解构
作者:陆艳清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人性解构 
描述:浅析《牡丹亭》对人性的解构
牡丹亭》剧中“情缘”思想探究
作者:张亚锋 陈冬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缘  情缘  至情  至情 
描述: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考察了促成汤显祖《牡丹亭》一剧情缘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情缘的构置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希望通过论述加深人们对《牡丹亭》的情缘思想在中国戏曲小说创作乃至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