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55)
报纸(1975)
学位论文(118)
图书(63)
会议论文(3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05)
历史名人 (834)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21)
2012(571)
2011(438)
2009(425)
2008(479)
2006(171)
2005(142)
1984(22)
1981(28)
1957(9)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2)
戏曲研究(57)
文史知识(10)
中国音乐(3)
燕赵老年报(2)
人才资源开发(2)
百科知识(2)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1)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1)
通俗文学选刊(1)
牡丹亭》的由来民间传说
作者:诸葛佩 搜集整理  来源:通俗文学选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的由来民间传说
黄鹤的由来
作者:韩吉辰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由来 
描述:,三国时在此临江建楼,是出于军事需要,后来逐渐演变成人文景观,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大火。可以说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历代名人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苏东坡、陆游、范成大、黄遵宪等曾先后到这里吟咏,留下了许多豪放激越的诗篇。其中,唐朝诗人崔颢的诗篇最为有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篇突破了时空,发挥了想像力,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这座千年名楼中“黄鹤”一去不返的怅惘怀念之情。据说后来号称“诗仙”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一首歌咏“黄鹤楼”的诗时,却见题在墙壁上崔颢的“黄鹤楼”诗,读后感慨万分,自愧不如,只好无奈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贴“囍”字的由来
作者:向荣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囍”字  由来  婚庆 
描述:如今,不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人们办喜事的时候,总爱在门窗上贴上大红的“囍”字。这一习俗的由来,据传与宋代的王安石有关。
民间传说与地方认同:以广西博白绿珠传说为例
作者:徐赣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传说  地方认同  广西博白  绿珠 
描述:和融合,也体现出大小传统的叙事立场和其背后显示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及地方小传统如何借助大传统来提升自我又顽强地争取文化资源获得发展。
“东坡居士”之由来
作者:宋以民  来源: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居士  东坡  由来  王安石  苏轼  黄州  朋友 
描述:“东坡居士”之由来
《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民间传说与民俗
作者:刘双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寰宇记》  民间传说  江西  民俗  地理总志  北宋初期  人物传说  全国性 
描述:价值。
“开门七件事”都是什么事
作者:由来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官  唐代  祭祀  宋代  唐伯虎  周礼  治国  朝觐  元代  条目 
描述:古人很有趣,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把事情定为七件事,比如《周礼》规定治国有七件事: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唐代的武官要随身佩戴七样东西,也称作七件事:佩刀、刀子、砺
名剧《牡丹亭由来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老年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明代万历年间,朱震亭因医术高明,且待人不论贫贱而闻名遐迩。一日,因生活所迫作了私塾先生的汤显祖患病,请朱震亭诊治。朱震亭给汤显祖切脉后,送给他一包草药和一捧橄榄核。草药治好了汤显祖的疾病,橄榄核种植于花园中,汤显祖靠出售橄榄叶(可入药)而度过了贫困的岁月。汤显祖敬佩和感激朱震亭,二人交往甚密。
《还魂记》古俗考
作者:王政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曲研究  牡丹亭  汤显祖  中国古代  女主人公  六个方面  民间传说  阎王  拍案惊奇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清代吴人在《三妇评〈牡丹亭〉杂记》中一再叹服它的还魂关目为奇异之笔,并云:然则丽娘之果有其人?其实,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就情节来说,也并非奇谲
江儿水——选自《牡丹亭:寻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描述:江儿水——选自《牡丹亭: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