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望洋兴叹——漫议欣赏曲目(之二)
-
作者:辛丰年 来源:音乐爱好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漫议 贝多芬 曲目 舒伯特 作品 音乐文化 浪漫派 乐史 仲夏夜之梦 交响乐
-
描述:前。现在我们要顺流而下,一览贝多芬催动
-
传奇精华的汇集——《六十种曲》
-
作者:俞为民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剧本 种曲 毛晋 牡丹亭 汲古阁 刊刻 编选 杂剧 西厢记 剧目
-
描述:《六十种曲》是明毛晋编选刊刻的一部传奇选集,共收北曲杂剧1种,传奇58种,改本1种。是保存传奇剧本最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部传奇选集。毛晋(1599一1659),字子晋,初名凤苞,字子九,号潜在
-
漫议窦娥鬼魂形象
-
作者:张慧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魂形象 窦娥 戏曲创作 封建礼教 审美价值 复仇 婚姻自由 汤显祖 社会生活 郑光祖
-
描述:塑造鬼魂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一定社会的本质,这种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在戏曲创作中,因而形成了各具风采的鬼魂形象之系列:有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争取婚姻自由的叛逆型鬼魂,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汤显祖的《还魂记》等;有《霍光鬼谏》中的霍光文死谏似的坚韧执着、心系朝廷的效忠型鬼魂;也有力伸
-
寻求通途——《昆剧牡丹亭赏析》
-
作者:程俊 来源:视听界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昆剧 中国古典戏曲 现代人 演员 牡丹亭 中国戏曲 剧作家 汤显祖 朋友
-
描述:细丰富的表情和盈盈流盼的眼睛,只听得长一声短一句的咿咿呀呀的唱。尽管曲调委婉、悠扬,听不清唱词内容也是枉然!更何况速度节奏慢、慢条斯
-
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
作者:张再菊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牡丹亭 个性解放 妇女形象 程朱理学 理想爱情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青年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描述: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并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杜丽娘是封建社会里青年女性叛逆者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
-
笑不笑由你:新编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
作者:施逸丰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稽戏 牡丹亭 唐伯虎 《三笑》 娱乐性 可看性 主题意义 风流才子 新编 大团圆结尾
-
描述:三月下旬,上海滑稽剧团将赴香港作首次演出。为了赴香港演出,上海滑稽剧团新编了一台大型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三约牡丹亭·点秋香》是王辉荃、徐檬丹根据评弹《三笑》改编的大型滑稽戏,由王辉荃
-
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
-
作者:俞为民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冯梦龙 李渔 《牡丹亭》 舞台效果 导演工作 演员 舞台演出 《闲情偶寄》 旧剧
-
描述:古代曲论中的导演论俞为民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家创作出了文学剧本,还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感人的舞台形像,去感动观众,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而导演是把文学剧本转化为舞台形像
-
古代曲论概说
-
作者:王卫民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古代戏曲理论 《西厢记》 《李笠翁曲话》 汤显祖 中国古典戏曲 《曲律》 王骥德 格律派 《中原音韵》
-
描述:古代曲论概说王卫民我国传统戏曲是合歌舞、科白、故事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宋金时期,由唐、五代的优戏和歌舞戏,经过不断地融合、发展,形成较完整的北杂剧和南戏,至元代达到极为繁荣兴盛的局面。戏曲理论
-
王安石《明妃曲》主题思想简说
-
作者:姚效先 来源:开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明妃曲》主题思想简说
-
苏词辨伪
-
作者:邹同庆 王宗堂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草堂诗余》 《全宋词》 东坡词 叶梦得 黄庭坚 《乐府雅词》 欧阳修词 周邦彦词 《珠玉词》 毛本
-
描述:苏词辨伪邹同庆,王宗堂近年来,我们在纂著《苏武词编年校注》时,发现苏轼与他人重出词近百首。其中有四十多首是苏轼词误作他人词;有十余首因现存文献不足,尚难断定是苏轼作或是他人作,只好暂作重出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