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故事
-
作者:李玮 来源:新高考(高二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事 杜丽娘 牡丹亭 后花园 生命力 伤春 季节 苔丝 小说 人性
-
描述:春天的颜色是轻盈的,清新明媚的。她是少女两颊的嫣红,是天街小雨中似有似无的青绿,是柳枝的鹅黄。春天的颜色又是灿烂的,妩媚多姿的。春天经得住浓抹重彩,一笔不尽再添一笔,像层层叠叠的樱海,如落英缤纷的桃林,是烟笼十里的柳堤,只觉万紫千红、目不暇接,丝毫也不显
-
牡丹亭:“非正常死亡”
-
作者:钟鸣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柳梦梅形象 故事 艺术形象 内心世界 舞台 寻梦 想象
-
描述:有明一代,传奇为盛。所谓无奇不传,这是对题材的重视。《还魂记》单看名字就让人觉得玄妙异常,但这是故事本身带来的;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能够家弦户诵,恐
-
人鬼情未了:阅“前线”舞剧《牡丹亭》
-
作者:罗斌 李国平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剧 爱情 汤显祖 冲击波 舞蹈 前线 第一印象 故事 表达
-
描述:风的同名舞剧,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搬上舞台。观此剧目,第一印象:剧作整体状态的超
-
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地域社会
-
作者:吴承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姜女 故事 地域社会 广昌 孟戏
-
描述:涵相当丰富。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本文正是以此为个案,从孟姜女故事的源起、流传及意义演变入手,对曾、刘两家“孟戏”的文本进行考源
-
故事,一个孩子的名著:配合第九册课文《师恩难忘》
-
作者:黄家齐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故事 北运河 名著 通州区 人生际遇 文学大师 老师 作品 诗歌
-
描述:刘绍棠,著名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1936年2月生于北运河边上的一户农家。他幼年成才,13岁开始发表诗歌小说等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他一生全部的作品几乎都与那条烟波浩渺,沉浮了无数水边人人生际遇的北运
-
趣谈中药里的“药名戏”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医药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药名称 汤显祖 牡丹亭 蒲松龄 马兜铃 故事 大戟 朱丹溪 戏剧艺术 药物性能
-
描述:份潜入百姓之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一日,汤显祖患病,慕名到邻县婺州义乌求医朱丹溪,并在朱丹溪书案中看到由中药名称组成的一段故事。“在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于芍药亭畔,在牡丹花下
-
《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
作者:梁素芳 来源:河南农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描写 爱情描写
-
描述: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我国古典戏剧"双璧"——《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二人虽然都具有为追求爱情而向封建礼教大胆叛逆的精神,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二人的爱情经历、过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
-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
做官没意思 回家写故事 ——汤显祖在《牡丹亭》里的另类寄托
-
作者:暂无 来源:彭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中国的戏剧,是指凡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故事,比如话剧、歌剧、芭蕾还有戏曲。
戏曲是专指有中国特点的载歌载舞的演出形式,包括京剧还有各种地方戏。中国的戏曲出现的比较晚,是到宋朝
-
明清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接受研究
-
作者:赵雅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闺阁女性 接受
-
描述:性别认同色彩,她们的评点与男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之处。而女性评点本的流传对《牡丹亭》在闺阁中的传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几位典型的闺阁女性为切入点,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