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吴吴山牡丹亭》评点研究
作者:李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吴山牡丹亭  评点  研究 
描述:了进一步的解读。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版本入手,胪列收集到的《吴吴山牡丹亭》六个版本的概况,列表比较了梦园本和清芬阁本的差异之处,找出其共同的原本康熙三十三年的梦园本,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
读者召唤、阅读差异与文本对话─评点《牡丹亭
作者:高祯临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  戏曲  评点  评点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描述:程裡,如何形成一種屬於讀者之間的閱讀召喚意義,以及評點文字中因為讀者個性、批評起點以及閱讀興趣所形成的批評差異。藉由文字發聲的閱讀主體,使得這些批評詮釋建立起多樣的互動關係,並因此實現了一場超越時空隔閡與生命侷限的「文本間的對話」。這個共討論的過程將織構並拼貼出一幅關於女性戲曲文本閱讀的共同視野,但同時在這些書寫脈絡中,每一位婦女讀者無可取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亦應獲得理解。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作者:郭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 
描述: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作者:郭梅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  吴吴山 
描述: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同体悟,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吴吴山论《牡丹亭》戏曲特色浅谈
作者:谢超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吴山  吴吴山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特色  戏曲特色 
描述:吴吴山在对《牡丹亭》的点中,就《牡丹亭》中关目的设置、角色的演绎、舞台的安排、砌末的使用等戏曲特色的评价和讨论,反映出评点《牡丹亭》的戏曲评论水平。
词与曲的分与: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汇述略
作者:黄霖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李卓吾  李卓吾  琵琶  琵琶  评点本  评点本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徐士范本  徐士范本  汤显祖  汤显祖  述略  述略  王世贞  王世贞 
描述:评点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样式。清代黎庶昌在《续古文辞类纂叙》中说:"宋、元、明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于是有评点之学。"实际上,评点的渊源可上溯到秦汉的经史之学。如《易》之有系辞、说卦,《诗》之有《毛传》、《郑笺》,乃至司马迁的"太史公曰"
词与曲的分与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辫体  明清之际  牡丹亭 
描述:现。王士旗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辩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
创作·鉴实例
作者:徐忠根  来源:宝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  实例  结构对称  艺术修养  空间感  王安石  欣赏者  层次感  审美心境 
描述:此石质地温润,肌肤细腻,形状规整,结构对称,石面虽如股掌,但构图尤为合理——状如枝桠的纹理,稀落交叉;形似花朵的色斑,疏密有致;画面布局自如,大片"留白"恰到好处。左侧下方色泽由浓渐淡地向上蔓延,形成素淡的墨晕。这种"散墨"感觉,犹如画家绘画
寻梦“牡丹亭
作者:邓若楠 刘冰  来源:投资有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艺术特性  艺术特性  绝对值  绝对值 
描述:昆曲永远都是小众艺术,它不是娱乐层面上的,也不属于大众,它的艺术特性决定了它只属于小众,但是这个小众的绝对值却可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