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读常新牡丹亭:读《牡丹亭·游园》随感
-
作者:高青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红楼梦 红楼梦 爱情 爱情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游园 游园 古典戏曲 古典戏曲 死而复生 死而复生 园林 园林
-
描述: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最终被它感动,是因为那个青春和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杜丽娘。其实,这样的书是可以作为案头书的,常读常新,何乐不为?
-
关于民族舞剧《牡丹亭》的特点与创新分析
-
作者:李珊珊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剧《牡丹亭》 舞剧《牡丹亭》 特点创新 特点创新 分析 分析
-
描述:感染受众,在舞蹈艺术的剧情中陶冶情操、感悟世事的艺术境界。
-
谁的游园惊了谁的梦:听昆曲《牡丹亭》
-
作者:张一凡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古老的剧种昆曲是否还能带给人古典的审美感受,还是说已经渐渐被人淡忘。昆曲《牡丹亭》无论是作为戏文还是戏曲都有它独特的美好之处,等待人们发现与欣赏,尽管剧种可能已经古老
-
从传统到“青春”:昆曲《牡丹亭》传播现象分析
-
作者:梅不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春版 牡丹亭 传播
-
描述:。 继而,从传播学角度重点剖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现象”,尝试从传播学理论及分析范式出发、着眼于研究对象的传播现象特征,阐发其内在逻辑及跨文化传播意义。 最后一部分,承接前文关于《牡丹亭》传承传播
-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分析
-
作者:魏会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以理节情 以理节情 典型意义 典型意义
-
描述:《牡丹亭》中的杜宝形象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杜丽娘的对立面来研究,其实汤显祖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赋予了他更多的使命。本文拟从他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两方面去分析作者在心学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下塑造这一形象
-
《牡丹亭》的悲情艺术分析:从冷色调词语及意象的重复谈起
-
作者:雷晓春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情 悲情 词语 词语 意象 意象 重复 重复
-
描述:抒情悲剧。
-
名曲选刊: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品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名曲选刊: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
媚眼如丝
-
作者:玻璃沐沐 来源: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昆曲 放下 戏曲 内心 牡丹亭 生活 老师 工作 游园
-
描述:当我从藤萝变成木棉,不再希图攀附,凡事只靠自己,睥睨叱咤,气势万千,他却因陌生而渐行渐远。我在最失意的时候,放下一切,去学了戏,是遵循内心的指引,也是为了自救。小时候,我曾经憧憬过戏台上的
-
白先勇在遂昌拜谒汤显祖
-
作者:朱旭明 来源:浙江画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白先勇 白先勇 牡丹亭 牡丹亭 遂昌县 遂昌县 昆曲 昆曲 纪念馆 纪念馆 创作 创作 戏剧家 戏剧家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游园 游园
-
描述:2011年11月28日。山城遂昌。初冬的暖阳可人,街旁的迟桂花依然散发着淡雅的馨香。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迈着轻盈的步履,走进了心仪已久的明代伟大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不朽名著
-
《倩女离魂》与《牡丹亭》对比分析
-
作者:刘春华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情 剧情 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 戏剧模式 戏剧模式 内容详略 内容详略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
-
描述:中心句:《倩女离魂》与《牡丹亭》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有很多共同或者相似之处,在戏剧模式及情节内容详略特别是语言运用上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