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老资格的欧阳修
作者:楚欣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苏轼  司马迁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范仲淹  散文  韩愈  柳宗元 
描述:提起欧阳修,人们很容易想起他的《醉翁亭记》,尤其是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被无数国人背诵过、欣赏过、引用过。其实,欧阳修不仅散文写得好,其他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
欧阳修为何尽讨晏殊喜爱
作者:晏建怀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晏殊  宋仁宗  主考官 
描述:宋仁宗天圣八年(1050年),24岁的欧阳修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晏殊是主考官。面对过于僻涩的命题,众考生不是答偏题就是答不上来,唯欧阳修不光扣题精准,而且文采飞扬。于是,晏殊慧眼识才俊,把欧阳修
“千古伯乐”欧阳修
作者:晏建怀  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宋仁宗  曾巩  伯乐  苏轼  文章  张方平  苏洵  梅尧臣  晏殊 
描述:,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当时一大批籍籍无名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梅尧臣  曾巩  机会  人格  知贡举  苏东坡  清新自然  宋仁宗 
描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礼部选才,首席评委是"知贡举"的欧阳修,评委有文坛大家梅尧臣等。这次考试盛况空前,各路才俊云集。二十岁出头的川籍学子苏东坡也没放弃这次难得的入仕机会,以一份《刑赏忠厚
古人改笔笑
作者:曾昭安  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客观事物  苏州  流传  秀才  作文  唐代诗人  修改  杏花村 
描述:,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把诗句改得韵味全无,无怪乎黄庭坚讥笑他是“点金成铁”。 相传,古时苏州有个秀才,善诗工文。一天晚上,皓月当空,秀才触景生情,即兴作了一首咏月诗。适逢太守来访,秀才请他修改。当太守看到“一轮明月照苏州”一句时,便说:“偌大的月亮,如何只照苏州,不照别处?”于是便在“苏州”后面添上了“无锡等地”四个字,变成为“一轮明月照苏州无锡等地”。这位太守根本不知诗为何物,无知妄说,弄得秀才啼笑皆非。此事传出去,闻知者无不大笑。 苏轼写的《古史》,即对《史记》所作的修改,有不少是因为苟简而顾此失彼的败笔。例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写道:“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古史》却说:“母,韩女也,滑稽多智。”删去三字,语意不明。再如:“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
欧阳修为何不讨晏殊喜爱
作者:晏建怀  来源:百家讲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梅尧臣等文坛圣手们诗酒唱酬,佳作迭出,一时声名大振。当时,晏殊的词、梅尧臣的诗和欧阳修的文章,堪称文坛三杰。
乐钧小说集《耳食》研究
作者:赖思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乐钧《耳食  故事类型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描述:分为六个部分:绪论:《耳食》的学术研究现状分析,以及其研究版本、内容、方法,重点梳理了近代学者对乐钧及《耳食》的评价。第一章:乐钧生平介绍,乐钧的生平可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本文从乐钧的诗集《青芝
党争视野下的《曾布日
作者:熊鸣琴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争  《曾布日  《续资治通鉴长编》 
描述:向对《曾布日》非常有利。
试论《邵氏闻见》中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张启容  来源: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邵氏闻见  王安石  形象 
描述:景,只有这样才能对王安石有一个公允的评价。纵观历史,王安石是位有政治抱负的改革家,他的变法虽没有改变北宋日趋腐败的命运,但还是部分地实现了富国的目的。
“点子支书”刘绍“点靓”新农村
作者:暂无 来源:四川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绍担任阆中市方山乡方山村村干部20多年、村支部书记10多年,凭着创新思维,凭着“金点子”,带领乡亲们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阆中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到去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