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会汤清远,言传李笠翁:关于古典戏曲创作论的思考
-
作者:安葵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论 古典戏曲 汤显祖 李渔 意会 作品 戏剧家 中国戏剧 学术研讨活动
-
描述:但他在戏曲理论方面,因为没有系统著作留下,所以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李渔呢,也有“十种曲”传世,李渔自己说,他的《风筝误》
-
说古道今话博览
-
作者:张运辅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细大不捐 “唐宋八大家” 离退休工作 王安石 中国古代文学 江汉油田 中国现代文学 贪多务得 普列汉诺夫 知识面
-
描述:“博”是构筑知识大厦纵横的两大“部件”,如果光“专”不“博”,这恰如把大厦建立在沙滩之上,势必有倒塌之虞。古人云:“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藩。”此话透辟精当,发人深省。翻翻历史就会发现,大凡学有所成者多是从博览中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的。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自述其成功之道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对各类书籍和文章,他都口吟手披,“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夜以继日,兀兀穷年,最后在学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也谈过自己的治学经验:“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
-
名人焚稿例话
-
作者:奚娟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孙子兵法 曹操 杨修 新书 东汉末年 博闻强记 张松 无名氏 三国志
-
描述:东汉末年,曹操仿《孙子兵法》作《孟德新书》13篇。益州别驾张松带着西川地图来见曹操。谋士杨修为了显示主公的才能,拿出《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素博闻强记,看书过目不忘。为了反难杨修,他告诉杨修说:“此书是战国无名氏所作,吾蜀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谓新书?”说完即从头至尾背诵一
-
明代“越中派”曲论初探
-
作者:徐宏图 来源:戏文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越中派 王骥德 戏曲创作 《南词叙录》 《曲律》 曲论 汤显祖 戏曲理论 《四声猿》 南戏
-
描述:明代“越中派”曲论初探
-
牡丹亭千古犹唱“还魂曲”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光照临川笔,春分庾岭梅”。牡丹亭以其独有的魅力,令代代文人墨客、贤士才俊魂牵梦绕。1963年,著名戏剧家田汉来到大庾岭下的“世界钨都”——江西省大余县,在牡丹亭旧址挥毫写下赞语:“层楼从柚对西华,曾是南安太守衙。留得牡丹亭子在,晶莹应不让金砂。”(金砂指的是大余产的品位最高的世界珍品——
-
巧研朱墨写汤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
作者:万斌生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巧研朱墨写汤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
巧研朱墨写汤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邹自振 “临川四梦” 《红楼梦》 杜丽娘 《长生殿》 罗汝芳 论辅臣科臣疏 戏剧创作
-
描述:巧研朱墨写汤翁——评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
巧研未墨与汤翁::评邹自振《汤湿祖综论》
-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文学创作 《汤显祖综论》 书论 《牡丹亭》 邹自振
-
描述:巧研未墨与汤翁::评邹自振《汤湿祖综论》
-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大团圆 情与理 情与理 荒诞 荒诞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 ,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 ,其独特结局的形成 ,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 ,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 ,有一定的意义
-
千古绝调话《圆驾》--谈《牡丹亭圆驾》的艺术特色
-
作者:陈文珍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团圆 情与理 荒诞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圆驾>写了杜丽娘、柳梦梅的团圆,但这是不了了之的团圆、荒诞的团圆,其独特结局的形成,与明代中期开始的审美情趣的发展有关,也反映了汤显祖创作思想的矛盾.本文对深入研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