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250)
期刊文章(1430)
学位论文(58)
会议论文(42)
图书(2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685)
地方文献 (75)
地方风物 (16)
红色文化 (14)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687)
2013(247)
2010(1050)
2009(517)
2008(380)
2004(65)
2002(29)
1998(43)
1991(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6)
管子学刊(6)
历史研究(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4)
江汉论坛(2)
清明(1)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1)
社会科学论坛B(1)
当代儒学研究(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之考辨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B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断烂朝报 
描述:,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之考辨
作者:王书华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断烂朝报 
描述:释,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西宁忻都碑》及其他
作者:师纶  来源:民主协商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永昌  行中书省  武威地区  翰林学士承旨  新疆维吾尔族  中华传统文化  刻石立碑  参知政事  耶律楚材  新疆东部 
描述:撰《西宁忻都碑》坐落在武威城北的 永昌镇石碑村(村名当源于此碑,原名高碑沟, 亦然)。武威县政府(今凉州区政府)于1981年 9月10日立之碑志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挲阅读碑文,惜乎
春秋战国时期“出质”现象研究:兼论“信”观念的演变
作者:王倩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礼  社会结构变动  社会观念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结构变动,传统的“周礼”约束力锐减。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邦交活动却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周礼”失去影响的情况下,“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
王安石《字》辑
作者:张宗祥辑录 曹锦炎点校  来源:福建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汉字  汉字  文字学  文字学 
描述:王安石《字》辑
汤显祖的“情至
作者:钟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至  情至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心学  心学  情感解放  情感解放 
描述:”的看法是存在矛盾的,他认为不能以“礼”害“情”,又不想或者不能公开彻底地反对。公安派的“性灵”,与冯梦龙的“情教”从不同的角度,对“情至”进行了发挥,它们共同构成了晚明情感解放的大潮。
论陆九渊《易》
作者:黄黎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陆九渊《易》
《周礼》中的正月为夏正
作者:赵伯雄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周礼·大宰》职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职文亦有类似的话,只是其中的始和布之下的治字分别改成了教、政、刑,其中的治象分别改成了教象、政象、刑象。此外,《乡大夫》职文有正月之吉,受教法
从青苗法推行“走样”开去
作者:郭旷旻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金融借贷  王安石  农民  梁启超  贷款  粮食  偿还  利息 
描述:近代学者梁启超把此创举称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胡应麟格调研究
作者:杨学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格调学说  神韵学说  辨体  正变  兴象风神  中国古代文学  诗歌史 
描述:格调发轫于严羽,初步形成于李东阳,深造完善于前后七子,至胡应麟而集大成,并开始了向神韵说的转变。 作为明代“诗必盛唐”诗论的总结,胡应麟的诗学体系以“格调”为核心。“诗分唐宋”是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