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5)
报纸(69)
图书(2)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9)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8)
地方风物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31)
2013(8)
2011(17)
2010(18)
2009(14)
2007(5)
2003(4)
1993(2)
1985(2)
1984(1)
按来源分组
文汇报(2)
少年文艺(南京版)(1)
西湖(1)
文学教育(1)
闽西日报(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江西画报(1)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
辞书研究(1)
文史博览(1)
《题乌江》与《乌江》比较
作者:韩姝婧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乌江  《乌江  王安石  江东  杜牧     
描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
作者:曹媛媛  来源:西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宝穗  昆班  老板  道台  金银珠  牡丹亭  眼睛  戏台  蚕砂  开口 
描述:长长的水袖遮住面庞,遮不住双目里潋滟的波光。娥这一转身一回眸,直博得了个满堂喝彩。姊姊婵在台下看着,心想:这小妮子疯了不成。昆班二班主却喜上了眉梢。
黄鹤□ 刘铭
作者:暂无 来源:武进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趁到重庆办事,途经武汉,我和同事佩玉商定,再忙也得抽空到黄鹤楼走走,一睹千载名楼的英姿丰采。晚暮时分,我们雇一条小船,从粤汉码头出发,逆江而上。武昌桥头,如烟似缕的薄雾中一座重檐飞瓦的彩楼隐隐露出深色牌坊和园林轩廓,缥缈如太虚幻境,这就是声名远扬的黄鹤楼。 我对佩玉提及,我虽未上过黄鹤楼,但对这座
黄鹤驮我游皋
作者:暂无 来源:江干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孙 欣 杭州,是部读不完的“神话连续剧”。 近与民间文学家吴关荣先生笔谈,恭听他津津乐道江干区丁桥镇皋山麓旧有黄鹤楼的故事,乃“崭绝一峰秀,黄鹤呈奇容”呵!更绝是,皋黄鹤楼比武昌黄鹤楼问世早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者何源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珠玑心语 徽章是纪念,也是最好的回忆。 收集徽章成为志愿服务的乐趣 何源告诉记者,她收集各种各样的徽章,最初只是觉得好玩,“看到别人有的徽章,我也想要。”后来何源慢慢地发现
孙觉、苏轼与墨妙
作者:佘方德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餐饮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宋神宗  湖州 
描述:孙觉、苏轼原本为宋神宗身边的重臣.后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先后被遣放到湖州、杭州为官。孙觉,号莘老,熙宁四年(1071年)为湖州“知州”事。他到湖州做的第一件好事,便是筑建墨妙,而且到任第二年春天
赵清献携子林母何文渊访民结“醋交”
作者:暂无 来源:瑞安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 温瑞塘河一直被誉为温瑞沿海平原的母亲河,她是温瑞平原文化的源泉,在漫长的历史里,她孕育了丰厚隽永的人文故事,孕育了两岸活色生香的风土人情……《玉海楼》本期起特推出《老宋伯讲塘河》专栏,延请我市文史专家宋维远先生给大家讲讲塘河的历史、塘河边上的故事,愿塘河文化在我们身边悠远流长。 第一回
那人那那梦 ——七续写获奖者走读《牡丹亭》侧记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晶报记者 焦守林/文 蓝军/图 路途:猜字谜秀才艺 11月19日,早晨8点整,晶报社。 “书立方”活动《牡丹亭》续写的七名优胜奖获得者在此进行了集结,集结号——向经典致敬,我们去走读。此次集结他们将用三天的时间集中对经典文学作品《牡丹亭》进行走读,首先直奔《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故里抚州临川,然
延平区新集中安置点 将建成小城镇 詹国兵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詹国兵 廖晨星 胡凤弟 刘绍义) “瞧,推土机正在推的地是公园。我们新家将跟城里一样好。”这几天,在延平区西芹镇新集中安置点,许多灾区群众戴着草帽赶来观看未来的家园。 新集中安置点
我的“牡丹亭”我描绘 响应读书主题活动“书立方”,读
作者:暂无 来源: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晶报讯(记者 彭子媚)《牡丹亭》续写征文活动启动以来,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截至昨日晶报已收到征文百余篇。征文作者中既有大学生,也有退休国企职工,不同年龄段和职业岗位的他们,在征文里描绘了各自心中意犹未尽的那座“牡丹亭”。 续写经典祖孙齐上阵 “虽然古典文学著作很多,但我独爱《牡丹亭》。”征文作者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