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静·平和:曾巩律诗、绝句的主导风格
-
作者:喻进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宋诗 宋诗 律诗 律诗 绝句 绝句
-
描述:曾巩后期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由于时代风潮、生活环境的影响,曾巩的心态更加趋于平和。在任职地方官期间,他脱离了书斋生涯和馆阁生活,有了更多时间接触大自然。在他所写的律诗和绝句中,体现出平实、清静
-
半山诗与晚唐诗
-
作者:张巍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晚唐诗 绝句
-
描述:王安石的前期诗歌直越发露而后期诗歌深婉含蓄,这种诗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与晚唐诗的影响有关。王安石的绝句以婉丽精工著称,师法晚唐诗又有所新变,在继承唐诗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宋诗自身的特质。
-
一“典”通点金成铁
-
作者:暂无 来源:满分作文: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铁 王安石 黄庭坚 诗坛 绝句
-
描述: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一时轰动诗坛。传为绝唱。 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旬,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
-
宜黄戏后继有人
-
作者:黄芳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为拯救、保护、传承宜黄戏这一古老剧种,宜黄在县实验小学开办宜黄戏表演班,每年培训学生近百人;建剧院,为宜黄戏提供演出场所。图为8月14日,宜黄县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排练宜黄戏。
-
周六“戏聚”《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剧照
【本报讯】(记者 于 雪)“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继梅葆玖先生为“戏剧星期六”带来重量级演出后,昆曲的经典之作《牡丹亭》本周将登上“戏聚星期六”大舞台
-
汤显祖的戏梦人生
-
作者:郑培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人生 文学创作 社会风气 社会精英 “时文” 剧本创作 思想境界
-
描述:汤显祖的时代是距今四百年前的晚明,当时文坛注重的创作主流是诗文而非戏曲。社会风气视戏曲为小道,而社会精英的主要精力则投放在诗词、古文之上,唱和诗词,精研时文。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则以复古为创新的手段,打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旗号,建构文
-
药名入戏
-
作者:远庆 王双才 来源:晚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药名 万历年间 一见钟情 汤显祖 戏剧家 金银花 白头翁
-
描述:戏曲与医药,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就是受到名医朱震亨一篇文章的启发。明代万历年间,朱震亨以医术高明而著称于世。汤、朱二人交往甚笃。一天,汤显祖来到朱家,在书房案头上见有一纸,墨迹犹新,上题:牡丹亭边,常山红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车郎
-
王安石戏作谜语
-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生课程辅导(阅读与作文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文言文 《王安石戏作谜语》
-
描述:王荆公(即王安石)戏作谜语:“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吕吉甫解云:“东海有鱼,无头亦无尾,更除(去掉)脊梁骨,便是这个谜。”
-
千古江南
-
作者:向远 秦克新 来源: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南 南南 一价 思春 口彩 绿化 绝句 下山 横丝 黄鹤
-
描述:千古江南
-
杜甫七绝平议
-
作者:李翰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绝 杜甫 《唐诗别裁集》 平议 《诗薮》 诗论家 绝句 胡应麟
-
描述:,亦持保留态度;施补华《岘佣说诗》对杜甫古体、长排等极为推崇,然于七绝,仅肯定《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二首婉而多讽、有韵,余则以为槎桠瘦硬(第208条),难以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