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22)
图书
(10)
学位论文
(7)
报纸
(6)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5)
地方文献
(17)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
(8)
2009
(5)
2008
(6)
2001
(8)
1997
(7)
1996
(7)
1994
(5)
1993
(3)
1991
(2)
1987
(4)
按来源分组
电影评介
(1)
世界文化
(1)
语文教学通讯
(1)
津图学刊
(1)
西海都市报
(1)
四川戏剧
(1)
咬文嚼字
(1)
读书杂志
(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字形义
戏剧形态
外道
古代传说
窦娥冤
戏曲艺术
搜神记
凯莱
妻子
元宵
小说月报
音乐史
题材
唯心主义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于右任
基本方法
古代诗歌
发音
合作施工
大学毕业生
价值
司马光
基本功
乐钧
博士研究生
咏诗
功能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录鬼簿》】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爱魂与情
鬼
──《死后》与《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
赵秋长
赵建国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魔幻现实主义
汤显祖
屠格涅夫
意识流小说
柳梦梅
爱情
凯莱
封建礼教
描述:
爱魂与情
鬼
──《死后》与《牡丹亭》比较谈赵秋长,赵建国1598年汤显祖在他的传奇《牡丹亭》的作者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
“女鬼”与“
鬼
诗”——从《聊斋》看十七世纪中国文学中对“阴
作者:
蔡九迪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中国文学
十七世纪
《牡丹亭》
人格化
鬼
诗
蒲松龄
女鬼形象
“鬼气”
汤显祖
描述:
于女鬼及与当时文化、思想潮流的关系。 女鬼形象在十七世纪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与当时社会上对美貌才女之死的强烈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兴趣在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里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牡丹亭》
古代清官拒贿轶事
录
作者:
身声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赵执信
林则徐
汉灵帝
转过身
《梦溪笔谈》
清代文人
喘咳症
文房四宝
势利眼
描述:
过身去从
喜庆和灾难相伴——烟花爆竹忧思
录
作者:
东方晓
来源:
云南消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烟花爆竹
昆明市
社会习俗
王安石
劳动人民
民意测验者
退休工人
全世界的历史
机械制造
广州市
描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辞旧迎新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历代不衰的社会习俗,这就是燃放烟花爆竹.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
录
平议
作者:
徐俊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唐诗》
《唐诗纪事》
敦煌
王重民
写卷
佚诗
校
录
马云奇
王烈
《元和郡县图志》
描述: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
录
平议徐俊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收诗之多,仅次于伯2555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和伯2567.2552唐入选唐诗拼合卷,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全唐诗外编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