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0)
图书
(31)
报纸
(11)
会议论文
(5)
学位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9)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2
(9)
2011
(14)
2006
(8)
2004
(2)
2002
(3)
2000
(3)
1996
(1)
1995
(1)
1991
(2)
1989
(2)
按来源分组
古汉语研究
(2)
语文教学与研究
(2)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江苏社会科学
(1)
中国文字研究
(1)
文史
(1)
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契约
司马迁
周礼
史评
字形结构
正义
史记
大型
太史公
科举考试
共产党人
人之所以为人者
大落差
江南大同俗
出版社
音乐史\中国\清代
孔子
姓氏
孙诒让
孔颖达
四十二章经
大戴礼记
郑玄《礼记注》
古文
适宜性
注疏
《周礼正义》
地理学思想
战国策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史记正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150
条
伊比鸠鲁论「
正义
」
作者:
徐学庸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比鸠鲁
正义
契约
利益
德性
友谊
描述:
性的德性,且我们因友谊自身而去追求它。如果上述伊比鸠鲁对友谊的看法能被证成,那我们一般对其
正义
观的诠释或许亦有修正的必要。本文主旨即在尝试对伊比鸠鲁的
正义
观做一不同於传统的诠释。
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水浒》和《
史记
》漫议
作者:
钱茂竹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
水浒传
金圣叹
司马迁
发愤著书
小说
宋江
作者
讽刺性
胡应麟
描述:
哪些相似
《
史记
》《周礼》俄译本新著问世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俄罗斯科学院
史记
译本
周礼
东方文学
东方学
司马迁
汉学研究
经典著作
莫斯科
描述:
据中新网消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近日出席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和东方文学出版社在莫斯科举行的《
史记
》《周礼》等中国经典著作的俄译本推介会。推介会重点介绍了俄罗斯近期出版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汉学研究
宋代《
史记
》人物史评与诗评之比较举隅
作者:
黄秀坤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
史评
诗评
宋代
张良
苏轼
王安石
描述:
益彰。
上博《诗论》简“其歌绅而荡”臆解
作者:
虞万里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论
说文
周礼
简文
字形结构
上博
史记
玉篇
论语
正义
描述:
。因为两字的声韵关系无佐证,且文意亦不通顺,故时贤多认为不妥,遂而各自作解。
读胡培翚的《仪礼
正义
》
作者:
杨向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义
庶人
卿大夫
周礼
中国传统文化
丧服
诸侯
左传
丧礼
蔽膝
描述:
余年,成《仪礼
正义
》四十卷。自述
从词汇史的角度看《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与《
史记
·刺客列传》
作者:
许菊芳
王云路
来源:
文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燕丹子》
成书年代
词汇史
刺客
史记
《永乐大典》
古小说
胡应麟
描述:
《燕丹子》幸赖《永乐大典》得以保存下来,是我国古小说中极为珍奇的一种,明胡应麟称之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从《周礼
正义
》看大型辞书的车制條目
作者:
汪少華
来源:
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典
横木
周礼
大型
正义
段玉裁
孙诒让
戴震
急就篇
释名
描述:
梁启超对孙诒让的《周礼
正义
》推崇备至,说:"这部书可算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三)好在哪里?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学要》指出:"清末孙诒让所著《周礼
正义
唐宋八大家与《
史记
》
作者:
俞樟华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史记
》
司马迁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
韩愈
太史公
欧阳修
归有光
刘熙载
王安石
描述:
唐宋八大家与《
史记
》
宋人对《
史记
》的研究
作者:
俞樟华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史记
》
司马迁
《汉书》
《
史记
》研究
孟尝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评论
王安石
《
史记
》人物
科举考试
描述:
宋人对《
史记
》的研究俞樟华宋人在《
史记
》研究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刊刻《
史记
》,使《
史记
》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是首开《
史记
》评论的风气,为后代《
史记
》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奠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