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伟大的史诗 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最新评价
-
作者:丹尼尔·布尔特 张玲 来源:剧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史诗 史诗 表演 表演 戏剧形式 戏剧形式 评价 评价 排行榜 排行榜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
描述:美国文艺评论家丹尼尔·布尔特(Daniel.S.Burt)博士2008年出版了《100部剧本:世界最著名剧本排行榜》一书,对世界100部剧本进行了排名,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剧本,排名第三十二位。现将该书对《牡丹亭》的评价摘译如下,并附上其排行榜,仅供参考。
-
清人潘克溥的《诗经说铃》:一部淹没在《诗经》学海洋中的“诗
-
作者:张鹏飞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研究 诗义 诗序 孔子 文王 清人 诗三百 王应麟 择善而从 诗教
-
描述:世;采诗后别之以"周"、"召"是孔子时代编诗者别以邦域也(文王
-
剧作家,首先应是一个诗人:为曹禺诞辰100周年而作
-
作者:刘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剧作家,首先应是一个诗人。这是两名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和易卜生讲过的话。易卜生说:"我主要是一位诗人"。曹禺说:"写《雷雨》是在写一首诗"。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对他们的话似乎并没有理解,也没有
-
略述清人对汤显祖诗文的评价
-
作者:黄建荣 韩锋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汤显祖 诗文 评价
-
描述:通过实践与总结,中体西用与经世致用互动升华,逐渐成为知识商人群体中的新生力量,重置了传统中国“士农工商”的社会排位格局。他们兼融中西文化内涵,凸显“中西合璧”的韵味,改变了中国社会心理与价值取向,在“中转”欧西文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西方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前驱和中介,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文化移植起了首开风气的重要作用。他们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路向,不失为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急先锋。
-
区分象征和托物言志
-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
描述:象征和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
托物言志 含蕴有味
-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
描述:诗法指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
古人们的英文名
-
作者:袁丽君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文名 王安石 李世民 曹操 杜甫 苏轼 韩愈 唐寅 李白 太白
-
描述:古人们的英文名
-
全景式再现北宋社会历史的大型史诗
-
作者:刘涛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中后期 长篇历史小说 司马光 社会历史 人物形象 矛盾与冲突 吕惠卿 欧阳修 苏轼
-
描述:继姚雪垠、唐浩明、二月河之后我国第三代长篇历史小说作家的优秀代表。应该说,在国内外同类型作家中,高有鹏不无大师气象。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型作家及其作品的出现,是这个时代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
-
“元日”到底该作何解
-
作者:冯弟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旦 人教版 教学用书 初一 解释 农历 回顾 宋朝 编辑
-
描述:问: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二》中的"日积月累",录载了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诗。其中,《教师教学用书》上把"元日"定格为"元旦"。请问编辑老师,"元日"是否能解释为"元旦"?
-
古人论书画
-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力 天资 书法 虞集 人论 幅变 间气 人寿
-
描述:书法甚难。有得力于天资,有得力于学力。天资高而学力到,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也。——元·虞集画有千幅万幅不变者,有幅幅变者。不变者正宗,变者间气。变之人乐,不变之人寿。客日:"于变乎?不变乎?"曰:"变,虽然中有不变者。"——清·戴熙